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 作者:[爱尔兰]本尼·刘易斯【完结】 译者:王婷/黄姝 引言 我的故事,你的激情 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相比,不成功的学习者唯一缺失的就是对语言本身的激情和热爱。 2003年7月下旬,在我21岁生日的几周后,我去了西班牙的巴伦西亚。为了能让自己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我报名参加了一个西班牙语课程。 这个课程规模很小,全程都用西班牙语教授,可是我只懂英语,所以感觉很吃力。那时候,尽管我刚从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了学位,可我只在高中选修过德语和爱尔兰语1课程,还是勉强通过考试。明确地说,语言不是我的强项。 上了几次西班牙语课之后,我还是完全摸不到头脑。每堂课结束时,其他同学脸上都挂着大大的、满足的笑容,我猜他们肯定是学会了很多之前不懂的东西,可我还是一个单词都不会。我的自尊心太受伤了,我觉得自己肯定是班上最差的学生。我从教室走回家时,脑袋一直耷拉着,我的心控制不住地呐喊着:“这不公平!上帝为什么给他们学语言的天赋而不给我?这辈子我是学不会西班牙语了!” 在西班牙生活了六个月之后,我只能勉强鼓起勇气问问东西多少钱或者洗手间在哪儿。我真的觉得我可能永远都学不会西班牙语了,甚至开始担忧这段异国生活会不会成为一段彻头彻尾的失败经历。我确信自己的后半辈子只能说英语这一种语言,这就是命运吧! 让我们将时间快进七年。七年后的一个晚上,我在布达佩斯的一个酒吧参加“沙发客”的聚会,周围是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我信心满满地和所有人打招呼,用匈牙利语(据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几种比较难的语言之一)。之后我开始和一个熟人聊起我学习当地语言的一些进步,用匈牙利语。我只学了五个礼拜匈牙利语,但是我已经可以和他进行简单的交谈了。 接着,我注意到我左边的人说英语时带着一点儿巴西葡萄牙语的口音,我问他:“você é brasileiro?”(你是巴西人么?)他用葡萄牙语告诉我他来自里约热内卢,我马上转成卡里奥卡口音2,用里约的一些俚语和他说我十分想念里约这座城市。当他听到一个爱尔兰小伙在布达佩斯的小酒吧里用他家乡的葡萄牙方言和他说话时,他十分吃惊。 越过酒吧的桌子,我看见我的一个西班牙朋友,立即用流利的西班牙语问她最近匈牙利语学得怎样。过了一会儿,来了一对魁北克夫妇,和他们用法语交谈时,我又加入了一些魁北克口音和俚语,最后我们愉快地互留联系方式,约定第二天再次小聚。 这个晚上我还用到了意大利语和世界语3,还和一个泰国的游客飚了几个简单的泰国短语——当然,音调都正确。我甚至和一个在这类聚会上总能见到的德国姑娘用德语打情骂俏了几句。 一个晚上,我使用了8种语言(包括一点儿英语),举止自然,左右逢源。我在这几种语言之间转换自如,绝无混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结交了几位优秀的新朋友。 这天晚上之后,我还学了几种其他的语言。现在,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自信地使用12种语言。我运用这12种语言的熟练程度不尽相同,有的达到了日常对话的水平,比如荷兰语、汉语普通话和美国手语;有的则获得了专门的语言认证,比如西班牙语;其他几种语言则介于两种程度之间。在此基础上,我还掌握了其他12种语言的基础知识。同时,我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学习博客fluentin3months,迄今为止,这个博客已经帮助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学习新的语言。 以上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虽然在21岁之前我只会说英语,虽然那时我尝试学习语言却屡屡失败。 可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是什么把我这个西班牙语课堂上的学渣变成了一个可以用12种,甚至更多种语言侃侃而谈的达人?答案就是我学习语言的方法改变了。 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体验这种语言 在传统的方式下,学习一门语言的好处经常要过很久才会被学习者感知,这是传统方式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要学、那也要学,学了几年之后,除非你很幸运,否则还是不能最终掌握这门语言。这种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乐趣和体验可言,并不是语言学习的真正方法。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教育系统中,语言的教育和其他科目,如地理、历史的教育一样,教师展示一些“实例”(比如词汇),学生就“认识”了这种语言。或者像学数学那样,学生通过做练习来了解“规则”(比如语法)。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用以上的方法学语言,学习者最终不太可能会使用这种语言,所以我们要想想怎样去改善学习方法。语言是一种交流途径,我们更应该去体验语言、用语言生活,而不是仅仅学习它。 在语言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应该是语言助手。不管学生处于何种水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他们所学的语言,而不是让学生静静地听、自己不停地讲,也不是将语言拆解成信息点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 高中的时候,我必须要学爱尔兰语,因为这是一门必修课。为了上大学,我必须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所以我只关心自己所学的爱尔兰语能不能通过考试,我根本不在乎这种语言。 后来,当我真正住到一个爱尔兰语社区,开始用它和这里的人们交朋友之后,我对爱尔兰语的态度完全转变了。 我在高中时学的第二门外语是德语。我选修德语是因为德国在欧洲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我觉得写着“会说德语”的简历能帮助我脱颖而出,特别是在我的大部分同学都选修了法语的情况下。又一次地,我根本不在乎德语本身,我只是觉得学习它会给我带来好处。当然,最终我什么也没有学会。那时候,我觉得德语不过就是冠词表格和永远都学不会的语法,而我想象中的德国人都是机器人,会自动说出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 这种想象在我认识了几位德国人,亲身体会到了他们的风趣幽默之后被打破了。他们太有意思了,我真想多了解他们,这种想法使我不再觉得德语是横亘在我和那几位德国朋友之间的障碍,反而是我可以借助的、和他们沟通的桥梁。通过以上我学习爱尔兰语和德语的例子可以看出,我最初的学习动机后来都变得更加直接——使用这种语言生活,使用它去沟通,去和外界联系。 语言的课程应该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开展,好的语言课程应该脱离传统的方式——通过不断地练习把语法和单词表塞进我们的脑子,或者给我们看一堆老掉牙的、与我们生活脱节的阅读材料。正相反,最好的语言课程就是要鼓励我们尽情地用所学语言来做游戏、演小品,让我们彼此对话。在高中学习两种语言失败,而成年后重新学习却获得了成功之后,我才领悟到,对话和交流,才是最真实的沟通。只有让学生尽快使用语言,在课堂上用语言对话,学生才能“习得”这种语言,而不是像学其他学科那样“学会”语言。 你的动机是什么? 让我问问你,当你开始学一门感兴趣的语言的时候,你会不会这么想:“如果我学了这种语言,就会获得一些实惠。”这里所说的“实惠”不是单纯地指能用它和别人交流,也不是仅限于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人的了解,还包括职务晋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获得名望、通过考试、完成既定的计划或者其他相似的好处。以上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动机,它们和使用这种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很多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语言更多是源于表面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他们对于新语言没有真正的热情,唯一的动机是享受学习新语言所能带来的实惠。但是,只有认识到学习语言可以搭建起与人沟通的桥梁,才能使语言学习得更快、更有趣,同时也更有效率。 缺失的要素:热情 在这本书里,我更关注的是课下学习而不是课上学习。你也许正在上某个语言课程,抛开课程的质量不谈,课后你还是得积极地独立学习。你喜欢上学习一种语言,愿意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来学习,这说明你对它有着充分的热情,是内在的极大动力促使你学习它,而不是外在的原因。 这并不是说外在的原因只能导致学习语言失败,有时候外在的动力很有效,例如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一个人就可以很努力地学习并学会一门语言。但是,如果你想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外在的动力并不能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动机,你必须发自内心地为使用这门语言或者为了了解这种文化而学习。 不错,学好西班牙语,我会获得更多的雇主青睐,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可是当我重新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时,我把那些表面的原因都抛在了一边,我只是想要用西班牙语和其他人说说话。这种想法使我改变了学习动机,我真心想要用西班牙语和别人交流,和本地的西班牙人成为朋友,甚至,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西班牙生活,而不是仅仅知道个大概。 以前我学西班牙语的动力无非就是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我会因此受益(事业上的),或者会说西班牙语让我很有魅力(我自己认为的),可现在这些都不再是我的学习动机了。为了能和别人直接交流,为了能用西班牙语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为了进一步理解西班牙人和他们的生活,我真的很热衷于学习这门语言。 所以,花几分钟问问自己:你学习一门语言的动机是什么?你的动机会不会“不对”?哪怕你真的是为了那些表面的实惠才学习语言的,比如职业发展,你能不能做到在脑海里将那些长远的规划先放到一边,只是为了语言的美和它所带给你的无限可能,尽情地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如果你可以这样调整动机,那么所有的表面实惠最终也会实现,而且会实现得更快,因为你的新思维使得你的语言学习更快、也更有效。 我发现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相比,不成功的学习者唯一缺失的就是对语言本身的激情和热爱。而对于那些成功的人而言,对语言的掌握本身就是对他们学习的最好褒奖。 让自己激动到起一身鸡皮疙瘩 如果你总是只看到那些外在的实惠,又怎么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呢? 首先,当你决定学习某种语言时,你可以看那个国家的电影,欣赏那个国家的艺术作品,了解那个国家的历史,尝试涉猎那种语言的流行歌曲、书籍、杂志、各种网络资源,或者和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交朋友。我稍后会用一整章来讲这些,但里面不包括直接要你去那个国家旅游。 因为我知道,即使马上要去那个国家,已经订好了机票,甚至已经在那里了,我也有可能犯懒,有可能在语言学习上进步缓慢。但只有当我把学习新语言当成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才能找到学习的真正热情。 这里正好可以用我朋友khatzumoto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在一年半之内,无论说话还是阅读,他都只使用日语,在那之后,他能读懂日语技术报告,还能用日语进行商务会谈和工作面试。最终,他在东京的一个大集团找到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原因——他之前一年半的全日语生活,发生在美国犹他州。那时他还是一个全日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但是他只看日本动画片和日本漫画,连自己最喜欢的科幻电视剧都只看日语配音版。总之,他在所有空闲时间都只做和日语有关的事情,让自己的世界充满日语。他将他想学的日语深深地浸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给自己留一丝退路。他无从选择,只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这种语言生活。所以,他对日语的热情就越来越高涨了。现在,他学习日语或者任何其他语言的信条都是:“语言不是用来了解的,而是要用它生活;语言也不是用来学会的,而是要慢慢适应!” 使用语言是最能培养热情的方式了。也就是说,当你第一次弄懂了别人说的一句外语,或者,当第一次有人明白了你讲出的外语,那种震撼远比我和你喋喋不休地讲应该学一门外语更有说服力。那些十分激动,甚至激动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时刻,带给你的巨大的满足感将使你永生难忘,随之而来的是你语言学习之路上越来越多的成功经历。 热情促使语言学习走向成功,而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使用这种语言,这样才能点燃自己的热情。去和说这种语言的人聊天,去听这种语言的无线电节目,去看这种语言的影视节目和书籍,你的热情将会被激发,这时你所取得的进步是任何实惠都不能带给你的。 你可以努力到什么地步? 我的朋友摩西·麦考密克通晓很多种语言,他学哪种语言,就把哪种语言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他可以用50种语言与人交流,这些语言之中,有的他只会一些常用短语,有的他可以交谈自如。当摩西学习苗语这种西方人不太了解的亚洲语言时,他本打算经常到网络聊天室去找说这种语言的人练习,可是聊天室里充满了想要结交姑娘的男人,那些男人可没兴趣和同性交流。 摩西怎么办呢?他给自己重新起了一个网名,装成女人再进入聊天室(这种最简单的虚拟变性术你也可以尝试,只花几分钟,而且随时可以再变回来)。变成女性后,摩西即使说自己已婚,大家也十分乐于和“她”聊天。 当你学语言时,你愿意为了多一些练习而努力到这个地步吗?如果你不愿意,可能你还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 很明显,我不是说为了学一门语言,我们必须都要改换性别去聊天室,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可以再努力点,尽一切可能地去争取学习,不管多尴尬都不在乎,那么你的语言学习将更有可能成功。 正确的心态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进 语言学习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完美的环境或者完善的学习方法,而是需要学习者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挑战,充满动力和热情,坚持学习,冲破学习之路上的层层困难。 即使采用的是低效的学习方法,即使卡在瓶颈处很长时间,充满热情的人也总能找到方法让学习不断进步。很多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采用和我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比我学得慢一些,有的比我快一些,有的语言技巧更纯熟,有的单词量更大,但我们都拥有同一种东西——学习的热情。 实际上,我在每次语言学习挑战中都经历过失败,有时我看见别人比我强很多,有时我找不到人练习,有时我甚至想放弃。我经历过许多困难,曾挣扎半天也说不出有意义的句子,曾努力许久仍不得门路,曾遇到瓶颈无力突破,曾张嘴忘词遍寻不着,还有很多障碍使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让我陷入无尽的挫败。但我还在继续学习,因为我想要继续学习,对语言的热情使我最终学会了12门语言。 一旦成功学会一门语言,恭喜你,你的语言学习之门已然开启。学第一门语言时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将会帮助你迅速掌握第二门语言,接着是第三门,你的语言学习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有效率。 在下面的章节里,我将会运用我的学习经验,还有我从学会一门语言到学会多门语言的技巧,来教你怎样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并帮你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难题。相信我,学习语言绝对没有那么难,不需要你打开脑子硬塞进去什么语言细胞。这套课程适用于任何一个语言学习者,不论年龄或程度如何。迄今为止,已经有几百万人通过我的博客fluentin3months学习了这套课程。 继续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谚语 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下定决心,要有用尽一切办法获得成功的决心。如果你有这份热情,不论做什么,都会愿意尽一切努力,你将很快就能学会想学的语言。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故事,或了解热情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请到fi3/intro这个网页来看看,这里有很多视频和链接,可以点进去看这章里提到的语言达人,还有特别为读过这章引言的人准备的一些最新消息。 第1章 20个关于语言学习的错误观点 别找借口了,你不可能“学不会”一门新的语言,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我敢很肯定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不论年龄、智商、工作生活状态如何,或者不论他们过去学习语言的经历如何,都可以学会一种新的语言。当我们在心态、动机、热情、态度方面都准备好了,就应该充满干劲地朝着语言学习的成功目标大踏步前进。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哪怕有着最充分的目的和最充满干劲的开始,我们在学习中终将会碰到挑战——有时候挑战甚至在没开始学习的时候出现,或者在刚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就出现。这些挑战会阻碍我们,使我们无法开始语言学习。 实际情况是,虽然这些挑战和障碍看起来像是无法突破的壁垒,使我们不能继续学习之路,但是有时它们仅仅是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一些错误认识。 我们为学不会一种语言找的借口往往是对自我的错误认识,比如说觉得语言学习这件事不适合自己。大多数人会说自己年纪太大、没有天赋、太忙,或者住得离说那种语言的人群太远。这些借口和自暴自弃有时被用来自我安慰,有的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甚至有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持久看法。然而,我要告诉你,在语言学习这条路上,我们是没有理由“学不会”和“学不好”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成千上万的语言学习者聊过天,也和博客的读者们谈论过这个话题。通过他们,我了解了学习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我也亲身经历过不少。当我鼓励别人去学好一门语言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用各种各样的说辞来证明自己无法做到。而在这一章里,我将列举最常见的20个错误观点,可能其中一些正是你的想法。我将告诉你这里的每一种观点都是毫无根据的,或者都是可以破解的,我也会列举一些克服这些错误认识的例子。 观点1:年纪太大,不利于学习语言 当人们不想去尝试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一旦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再适合去学新的语言了。”人们也经常把这种话挂在嘴上:“孩子最适合学语言了,一旦过了年纪就不可能学会什么语言了。”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常识一样。 我觉得自己算是年纪大的人,21岁的我在这方面应该也不算年轻人了吧。实际上,这种想法从来都没有获得过任何一个完整理论或科学研究的支持。相反,只有通俗的观点才认为成年人学语言不会像孩子那样学得又快又好,可这种差异也不一定就是由年龄引起的。成年人学语言之所以如此辛苦,很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方法、环境的干扰或者缺乏学习热情,而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 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不是问题。“我年纪太大”只是自我开脱的借口,我们在这一章会处理很多类似的借口。先是感叹自己年龄大,然后再说无法努力投入学习,之后干脆就不学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语言学习方面,小孩子之所以比成年人更有优势,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结构更适合学语言,而成年人的不适合——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不论学习什么语言,成年人都比小孩子更有优势。因为成年人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实际上,从零开始的学习对于成人阶段的我们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的。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本质的区别:初生的婴儿在学习母语时都是从零开始,他们需要在语言学习方面付出很多努力;可是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会发现,一语和二语可能有几千个单词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这时,我们只要开心地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一个人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熟练地分辨出母语里的所有发音。作为一个成年人,当你想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可以跳过很多步骤。但是对于正在学习母语的婴儿来说,这些步骤要花掉他们好几年的时间。例如,他们需要学习怎样分辨m和n;需要学习大部分语言共有的一些发音;更需要锻炼声带附近的肌肉和舌头,以便发出一些音节;还需要训练自己的听力去分辨男人和女人的声音,去辨识属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独特声音,或者去屏蔽生活环境里的各种杂音。而以上这些,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统统都不需要做。 我们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早就习惯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环境,人们的愤怒、大声训斥、疑问,各种通用的肢体语言、声调、音量等我们都熟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93%的情感交流都不是通过语言达成的,而大部分的非语言交流又是共通的,例如,笑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它在世界任何地方意思都差不多。 虽然有些交流符号深入了我们的基因,所有人都可以自动辨识,可是初生的婴儿还是需要时间去学习这些符号。在他们真正开始学习词汇和语法之前,得先学会如何与人交流。 但是,语言不仅仅指词汇和语法,它包含一系列的交流,从穿衣打扮到表情仪态、手势、个人空间、停顿、音量、语调,以及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元素,这些元素在现代的各个文化里都是共通的(当然也有例外,但如果把那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后者远多于前者)。 在儿童可以熟练地与他人交流之前,他们需要学会以上所有内容。这意味着,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点学习语言的细节知识,去学习怎样将单词组合成句。而这些细节,婴儿无法学习,就算是6岁左右的孩童,学起来也很吃力,这就是为什么儿童要学习语言很多年才能开始使用。但对于我们而言,这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说,在语言学习方面,成年人可以完胜儿童,因为成年人没有那么多要学的内容。 虽然你认同我以上的观点,可是你仍然会说,和那些已经可以把母语说得很好的少年们相比,我们还是差劲的。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大脑更“活跃”,比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可是,我们为什么非要和他们比呢? 关于大脑的对比虽然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不同年龄段的人——8岁、12岁、成年人——学习不加讲解的语法规则的效果,结果显示成年人在各项测量中都表现更好。4 成年人并不是学不好语言,只是他们的方法不对。成年语言学习者的实际问题在于他们的学习环境。在前言中提到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效率不高,实际上,这种环境对于成年人就更不起作用了。当一个成年学习者犯错的时候,其他人不太可能去纠正,因为他们不想令犯错的人尴尬。可这一点对于孩子不成问题,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别使得老师的纠正顺理成章。 过了一定年龄后,当孩子们学习语言时,也会因材料过于枯燥而觉得学习异常艰难。课余时间,孩子们更喜欢打电脑游戏或者做一些和语言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到体验式学校,在那里,他们可以用正在学的语言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可是这样的学校他们依旧不想去,去了也往往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叛逆性格占上风,哪怕身处在语言环境中,如果不想学,他们就不会去学习。 相比之下,成年人一旦决定学习,就会积极地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决定,产生很大的学习热情。我们会用尽方法找人练习,也可以选择很多种不同的学习策略。与孩子相比,我们更善于分配自己的空闲时间,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足智多谋的成年人会轻松找到某个方面的参考书,也会去读一位风趣幽默的爱尔兰语言大师写的学习博客(比如我的博客)。 成年人还比孩子更具有分析力,但准确地讲,在这一点上双方各有千秋。孩子更可能不需要太努力就“无心插柳”地学会一门语言,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会学得比我们更好。成年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取得同样快速的进步,尽管这意味着我们会因为努力而疲惫。 当我学习语言的时候,我倾向于先练习会话,再去考虑语法规则。但是,当我开始学习语法时,我相信自己会比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法规则背后的原理。孩子们擅长自然而然地模仿,但成年人在模仿基础上还有能力将单纯的模仿与语法能力相结合,成年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句子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 以上这些,再加上以人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我证明了自己在30岁的“高龄”时极有可能比在8岁、12岁、16岁时状态更好,更适合学习语言。随着年龄增长,人会越来越适合学语言,而不是相反。 那么,如果你比我的年纪还大呢?我遇见过很多50多岁、60多岁、70多岁,甚至更大年龄的语言学习者,他们正在学第一外语或者第二外语。我也会不时收到这些年龄段的人的邮件和博客留言,得知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最后我要说,我不是要证明成年人比孩子学语言学得更好,因为那样会导致那些对孩子有着很高期望的家长觉得挫败。我想证明的是,我们各有千秋,与其仅仅看到,甚至放大自己的缺点,不如更实际点儿,多看看自己的优势。 对于想学语言的成年人而言,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太晚。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真正的优势是他们并不害怕犯错误,他们不觉得错误是不可改变的印记。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和孩子学习,试着去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不要怕尴尬,犯了错误就一笑置之;或者把错误当成学习中的趣事,而不要对每个小失误都耿耿于怀。 孩子们完全通过与人交流学会最初的几千个单词,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时候,最初的几千个单词则来源于教科书。当然,照搬孩子们的做法并不明智,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模拟孩子学习环境的各方面,用所学语言真正地交流。 而且,别忘了孩子们有全天候的老师——他们的父母,当孩子犯语言错误时,父母会打趣他们(因为觉得孩子们很可爱),父母有极大的耐心,而且会为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鼓劲儿。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一位老师该多好!但其他环境因素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比如我们可以多花时间和那些愿意帮助我们的当地人交流。孩子并没有学习语言的内在优势,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灵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观点2:我没有学语言的天赋 缺乏天赋!这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这种想法就是一个典型的谬论。 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经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反正我也没天赋,就不用学得那么努力了。因为自己没努力,虽然经过了五年的学习,勉勉强强通过了考试,但最终我还是不会说德语,所以,事实证明我果然没有学语言的天赋。 上面的逻辑循环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绝对不要相信存在“语言基因”这种东西,说得好像我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已经被编码到基因之中,这种说法绝无道理。事实上,就算真的存在多语言基因,所有人出生时也一定都具备。地球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不只说一种语言,西方很多国家的人都说两种语言,比如加拿大魁北克、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西班牙东北部)、瑞士。在中国广东,人们能在普通话和粤语这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之间自如地转换。在意大利,碰到能说五种语言的人也不稀奇。 在卢森堡,学校上课时使用的语言隔几年就一变,所以学生毕业时都能流利地使用法语、德语、卢森堡语。如果我们在那种环境中长大,无论天赋如何,应该也都会说好几种语言。 如果你恰好是美国人,你的祖先可能来自于那些说很多种语言的国家,或者可能说着与你完全不同的语言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所以,你的家谱里肯定有能说好几种语言的人。看看你的家族史,你再说自己没有语言天赋,不是自相矛盾吗? 事实上,多语言的文化孕育了一群能说多种语言的人,这与人的天赋无关。语言学习需要学习者抛开自我质疑,自己决定自己的进步。与其想东想西,不如多付诸努力,你将会赶上甚至超越那些所谓的有天赋的人。 观点3:我没有时间 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的人来说,游荡在世界各地或者整天学习语言都不成问题,可是大部分人都有工作要做。 没有时间,是很好的借口。但是你先要证明所有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是没有工作、整天学外语的人,我们都知道这与事实相距甚远。事实上,整天什么都不做只学语言的人非常少,我见过的大部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正式的工作,或者在修读大学课程,或者要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或者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 例如,我学得比较认真的第二门外语是意大利语。虽然学这门语言时我在意大利生活(你完全没必要去那个国家,我稍后会说这一点),但是当时我需要每周至少工作60小时,所以我比很多人都更有资格说说怎样在紧张的日程里抽时间来学语言。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并不是主要问题,我见过太多人用几天甚至几个月专门学语言,最后只是浪费掉了时间。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利用时间。虽然在罗马的时候,我每隔一天的傍晚才有时间学意大利语,但我总是尽可能多地学习。同时,当我在一个国际青年旅社里做前台的时候,一旦身旁没有人,我就开始学习。 只要真正抽出时间去学习,你就能取得进步。我们在看电视、浏览facebook和youtube、购物、饮酒作乐和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想想一天中那些悄悄溜走的时间吧,比如等电梯,等公交车、地铁或其他交通工具。我经常从等待中挤出几分钟,打开手机看单词卡片,或者掏出书回顾一下日常用语。愿意聊天时,我就和旁边的人开始对话。 所有零星的时间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当你决定要学一种语言时,每一分钟都不应该浪费。 例如,我学阿拉伯语的时候,用手机下载了一个应用程序,让我可以随时用相机拍下眼前的东西,做成一张单词记忆卡,这样,我就可以在散步的时候边浏览照片边学习。(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走路或开车的同时做一些听力练习会更适合。) 有效地利用时间,抓住重点任务。不要试图同时做太多的事,全力完成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当然,花好几个月专门做一件事很不错,但是如果没这个条件,就尽量把能用的时间都用在这件事情上吧,虽然周期长一点,但是你一定能达到目标。 最后想说的是,在语言学习的时间方面,最关键的不是你学了几个月或几年,而是每天你到底真正学了几分钟,这些时间加起来,最终会决定你能否成功。 观点4:学语言是有钱人的专利 另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语言学习是有钱人的专属权利,这一观点在美国尤其普遍。如果想学语言,你就要在以下事情上投入大把的钱——昂贵的语言课程、软件、体验课程、坐飞机环球旅游、雇私人教师,如果没这实力,那你的学习肯定达不到效果。 不尽然!我要谴责如师通学习软件(rosetta stone,又译“罗塞塔石碑”)这样的产品,这款软件售价好几百美元,我用过后并不觉得它比一些相对便宜的产品更好用。那些便宜的软件或免费的资源,如网上的工具、博客、和外国朋友聊天等都很有帮助。花更多的钱并不能保证你能轻松地学会一种语言,反而那些不那么有钱的人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事实上,我在自己的博客里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发现花钱去买各种学习产品其实会降低你成功的几率。相反,只依靠一种简单、基础的学习工具,比如一本词汇书,同时尽力用正在学的语言去说话交流,人们反而更可能掌握这种语言。花钱和买各种产品并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 下书网 观点5:我在等待完美的语言课程 你可以花几周、几个月去攒钱报名某个语言课程,但是课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只能解决其中的一小部分。课程会教授你某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却不能教会你如何使用这些语法词汇。 我刚学语言的时候,只是随便找了本词汇书看。当然,这也许不是最适合你的方法,但我想说的是,哪怕存在完美的课程,它的作用也和自己努力学习的作用差不多。 看完了词汇书后,我就去家附近的书店,花10~20美元报个课程,或者去图书馆参加一个免费的,我觉得虽然teach yourself、assimil和colloquial这样的付费课程都很适合入门,但网上有些免费的课程也不错。 这些课程可以算是完美的吗?当然不算,但是它们还不错。它们教会了我一些初步的单词和词组,我可以在初期的对话中去运用,但我还需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比如更符合我需求的、学工程学和写博客时可以用到的单词。 没有完美的课程。明白了这一点,就去买本便宜的工具书,或者报名参加一个免费的课程,比如duolingo这样的网站就很好。而且记住,还要做很多的语言练习,比如时常和别人做真正的对话练习。 学习材料也好,课程也好,和它们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研究应该和哪些人用所学的语言尽量多地交流以及怎样交流。以规律的学习时间为基础,找到一种自我学习的方法,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观点6: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我还没开始,就已失败 大家可能都觉得,如果我们从开始就走错了路,那么早期的错误最后就会毁了整个学习。这一点大错特错。其实,一开始犯点儿错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终于开始学习了。 哪怕你选错了课程,或者参加的课程对你没有帮助,都不会决定最终的学习结果。如果你碰上了挫折,那就果断地解决问题,振作精神,重新开始,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 与其花时间去研究哪种学习方法更好,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中。 观点7:只有学到一定程度,我才能开始练习对话 从学习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尝试着去说。这种做法和传统的认识不相符。很多人觉得我们需要先学习,学到终于“准备好”的那一天,学到会说“足够多”的单词的时候,才能开始简单的对话。 事实上,那一天永远不会来临。哪怕已经掌握了一门语言,你也可以证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我们永远都学不完所有的单词,我们的语法也永远不够完美,发音也需要不断地练习。你需要接受的是,总会有一些交流方面的问题,而你需要解决它们。 这就需要你去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尤其是在初期。要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去使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而不是等待很多年。 观点8:我不能集中精力 我的朋友scott young在一年之内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所有考试,还参加了商务方面的正规课程,同时学习心理学、营养学、数学、物理和经济学。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尽可能地享受生活。此外,他还在很短时间内学会了法语,我们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就是用法语交流的(虽然他出身于加拿大的英语区,我们本可以说英语)。他最近也正在开始“三个月内学习一门语言”的计划,和我的差不多。 他真是给自己安排了不少事情啊! 我问他,在如此多的任务面前是如何集中精力的,他告诉我答案很简单:每次都集中于一个主要任务。无论怎样,不管有多大诱惑让他同时做两三件有趣的任务,他都只专注于眼前的任务。 精力集中的人会将各种兴趣爱好安排好,然后按照先后次序一一完成,而不是同时做很多事情,这样,他们的精力就不会太过分散,也不会有任何遗漏。 集中精力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能力,但我们常常做不到。scott完成了很多事情,但他并没有试着去平衡不同的兴趣任务。相反,他所做的就是耐心地、有条理地做事,为自己增加一个又一个技能。 观点9:有些语言太难了 不管人们学什么语言,他们都会声称自己学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难的。除了世界语,我学每一种语言的时候,都听过这样的话。 其实没有所谓“最难的语言”。这种想法,一种可能是来自骄傲的本地人,他们完全不懂自己的语言如何作为外语而被学习;另一种可能是来自学得比较吃力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不顺时自尊心受挫。遭遇挫折对于他们是好事,但是目睹他们的挫折却让我望而却步,而且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当我公开在博客上宣称要学汉语的时候,许多学过汉语的西方朋友都试图阻止我(他们没有明说,也没有中国人来劝阻我)。他们一遍遍地重复说,我之前学其他语言的经验都没有帮助,我现在学的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但是我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只学过汉语,几乎没有学习其他语言的经验。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像西班牙语和法语这样的欧洲语言非常简单,而许多学这两种和说这两种语言的人却不这样认为。而且,事实证明,汉语也不是那么难学,我在第六章里会详细说明这一点。 没有人在这种无谓的比较中获益。如果你正在学一种语言,那么就忘掉学过的其他语言,集中所有热情只专研目前的语言吧!想想你学它的原因,在脑子里自动摒除由于其困难而产生的挫折感。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积极的态度都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观点10:瓶颈期不可避免 瓶颈期在学习中是真实存在的,有时我们会被卡在某个阶段。 初学者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但当你有了进步之后,就会遇到瓶颈了。有些人一开始学语言的时候非常顺利,在基本交流和对话方面迅速地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之后就停滞在那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可以顺利地学到一定水平,不就说明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吗? 并不一定。重点不是要不停地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而是找到一个方法,然后不断调整。遇到瓶颈期是因为目前的方法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如果你的方法不起作用,就说明它不够有效,需要改变。我觉得“愚蠢”的最佳定义就是一遍遍地用同一种方法做事,却幻想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不要怕,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改变你对所学语言的认识,改变练习的频率,改变对话的对象,这些都可以帮你度过瓶颈期。尽管原先的方法很适合你,使你达到了现在的水平,但也许稍稍改变一下,你就会获得飞速的进步。 观点11: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人们认为会说一门语言就等同于可以用这种语言去辩论康德的哲学思想,而且还不带一点口音和停顿的话,那么的确,学会说一门语言得花上数十年。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么学语言的确让人看不到希望。既然是不可能的任务,干吗还要去学呢?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的英语就不完美,紧张的时候会卡壳,有时也会想不起合适的词,还有很多话题也不是很擅长。自己的母语尚且如此,却对要学的外语有着那么高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呢?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把一门外语说得流利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哪怕我们在学校学得并不好。我们可以先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比如能够简单对话,然后再朝着流利表达努力。虽然完美是可望不可即的,但随着练习增多,我们最终会掌握这门语言。所以,要先从短期的、简单的目标开始。 观点12:学习过程很枯燥 对于语言学习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学习的整个过程就只有学习。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学习很枯燥的话,就需要先停下来。语言学习并不枯燥,只是你的方法枯燥而已。有很多学习语言的有趣方法,绝不会让你感到没意思。 多试试别的方法,比如说听音乐、看动画片、看电影、读杂志、看笑话,这些资源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找一个互相帮助的伙伴,或者尝试任何可以调动你的积极性的方式。学语言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果方法众多,你却还在枯燥地学习的话,就不得不说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观点13:当地人不理我 开始学西班牙语时,我很怕自己会不小心发错音或用错词把别人的妈妈叫成臭虫(或者更糟)。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得等自己的西班牙语好一些,才敢和其他人说话。 但问题是,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永远都有要学的东西,所以你就可以一直给自己找借口,说需要多学些词才能开口说话。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很多人学了好几年都不敢开口说话。 开口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会发现,大家都在鼓励、帮助我们,很乐意看到我们的努力,对我们很有耐心、很包容。认为自己会得罪当地人的想法并不是来源于个人经历(就算是,也是被极度夸张和错误理解的经历),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想象,想象他们会嘲笑我们,失去耐性。这只是我们害怕的一种表现,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见学英语的人试图和我们说话,你觉得他们的发音和错误的用词侮辱了你吗?难道你大声笑话了他们或者叫他们笨蛋了?还是说,你耐心地听他们说什么,试着去理解,试着去和他们交流,同时认为他们能说一种外语很了不起?请相信,当你用外语和别人交谈时,别人会用后一种态度来对待你。我可以保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试着用所学的外语和别人说话都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当我们和当地人说他们的语言时,也会有人用英语来简单回应我们,这样也是为了我们方便。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坚持和自信,来确保你仍然用当地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个问题,我在第五章会详细探讨。 观点14:我总是有口音 为了保证外语口语没有母语的口音,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就好像我们学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别人交流,而是要混入当地人中做间谍一样。实际上,有点自己的口音很好,而且相信我,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交流。 哪怕一直有口音也没关系,不要因为这一点就放弃了努力。因为通过努力,你可以流利地用所学的语言说话。完美的发音是不存在的,就算是从生下来就说这种语言的人也可能有各种问题,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有趣口音。 但是,口音是可以消除的,我们稍后会谈这个问题。 观点15:我的家人和朋友不支持我 我在西班牙生活了6个月也没学会西班牙语,终于,当我开始认真学习时,我觉得我的朋友应该很支持我吧,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一些西班牙朋友一直把我当成免费的英语陪练,而另一些英语很流利的朋友没有什么耐心,我一说西班牙语他们就用英语回答我。 我们都经历过这种困境,家人和朋友帮不上什么忙。无论在语言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他们都不能帮我们来面对挑战。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法,但你可以告诉家人和朋友,你非常喜欢学习这种语言,真心需要他们的支持。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你多么认真,可能会认为你在做傻事,但是让他们知道你很认真,也许他们就会支持你。 如果你还是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记,在你居住的地方和网上还有很多和你有着一样梦想和热情的语言学习者,甚至说这种语言的人也会支持你。所以,就算朋友们不理解你,你也可以找到很多支持和理解。 观点16:每个人都说英语 如果你的旅行只是辗转于五星级酒店之间,或者去的都是各个国家的著名景点,基本上你不需要学习任何当地语言。高级餐厅会在菜单上附上英语翻译;昂贵的导游带你走的都是很多人走过的经典线路,他们的英语都非常标准;当你登机回国时,无论出发地是哪里,飞机上总会有说着流利英语的空乘为你服务。 但是,这些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局限。英语的高度流行使得我们旅游时无法摆脱毫无新意的行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和当地人聊天。 相反,当我在中国旅行时,许多旅馆的员工不会说英语。当我这样一个白人游客走向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关心的神情,担心我有任何不适,不过当我开口说汉语时,他们就觉得我完全没有问题了。 就算不会说别的语言,你也可以去旅行,但是你会错过很多东西。学习当地的语言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的机会和体验,比如你可以买到一些便宜货,有些当地人从未接触过外国人,你可以和他们聊天。你可以体验一个地方的当地文化,不仅止于表面的内容,而这些都要归功于不再总说英语。 大家总和我提到自动翻译。有时候,大家甚至说他们可以用智能手机在别人脸上比划一下,就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于是,所有的交流沟通问题都不存在了! 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我还是认为语言学习不会被科技所取代。哪怕过50或者100年,科技发展到我们的隐形眼镜上会显示对方所说内容的翻译字幕,人们想要和说不同语言的人交流的愿望是不会变的。没有人想要活在翻译中,大家都想直接使用语言,人类交流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要思考说话的环境、解读复杂的肢体语言、理解每个细微停顿和音量变化,从而去揣摩别人的意思,而这些,都是很难被电脑模仿的。 观点17:我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本身就很有问题,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别人只是他们展示给我们的一面。分享经历时,他们只会轻描淡写地提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显示他们能轻松应对,行事比我们高明得多。在他们高大形象的映衬下,我们显得愈发渺小了。 每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在不断练习,使自己的语言越来越流利,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挑战、困难、挫折。我也不能例外:我在学校时差点没通过德语考试,在西班牙待了6个月却不会西班牙语,上了10年学后仍然造不出一个完整无误的爱尔兰语句子。我学过的每种语言都曾给我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每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曾面对那些挑战。 尽管挑战存在,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仍会继续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要这样想:“成功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还是放弃吧。”你应该问自己下面的问题:“成功的人如果碰到了这个困难会怎么解决呢?”你会惊奇地发现,也许那个成功的人过去真的碰到过类似的问题。 观点18:以前失败,现在还会失败 如果你以前试着学过语言但最终失败了,你可能会总结说自己不擅长学语言。(我希望前面所说的能让你意识到这个结论根本不对!)更准确的结论应该是你过去所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合你。 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到适用于每一个语言学习者的。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在校学习对不少人都不起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承认,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是在学校中成功地学会了某种语言。所以,学习者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学习方法却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实际上后者为数众多)。所以你才要试验,看它能否帮助你。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方法对你根本不起作用,一旦如此,就要果断地放弃,马上换另一种方法。 试试这本书建议的一些方法,看看它们是否管用。如果不行,也没有关系。你也可以试试网上的语言学习技巧,我会在稍后每一章的总结部分提到并附上它们的链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找到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方法。所以,失败的不是你,是目前的方法。改变方法,抛开不适合的,你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然而,有时候出现的问题具体而琐碎,我们无法用笼统的方法全部解决,比如:我应该学标准阿拉伯语还是学一门阿拉伯方言呢?如果想学爱尔兰语,我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好的资源呢?为什么这门语言里名词必须有阳性和阴性之分呢?在某些西班牙语的句子里,为什么要在每个人名和人称代词的前面加字母a呢? 这些具体的语言问题成了阻碍我们进步的重重困难,但你总会找到答案。我在本书第六章里谈到了个别的语言问题,但我只是简单谈谈。如果学习时碰到什么具体问题,你要和别人多交流。书本并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有时,一个学过这种语言的人的意见可以帮你轻松解决问题,并带给你全新的思路。 比如,你可以在fluent in 3 months(fi3m/forum)上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本人或者其他学习者会给你建议。 另外,你也可以找个说这种语言的人,直接去问他。大部分问题你都可以找到答案。有时你可以在书本中、网上、课程里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别忘了,你永远可以通过问另一个人来获得更好的、更有用的解决方法。 观点19:一旦忘了某种语言,我就不可能再重新学会它了 有的人小时候曾经学过别的语言,但后来没有再学,他们总觉得错过了学习那种语言的最佳机会。但其实,只要重新开始努力,重新学习,他们终究会掌握那种语言。 我有一位博客读者叫做安娜·福多,她给我讲了她的励志故事。她出生在英格兰,在那里长大,她的妈妈是捷克人,爸爸是斯洛伐克人,所以大家一定觉得她应该会三种语言对吧?其实并没有,她在四岁前一直会说捷克语,但上学后就不再说了。一开始她妈妈还会和她说捷克语,但她都用英语回答,后来妈妈也逐渐放弃了和女儿用捷克语交流。 当安娜上大学时,她决定重新学习捷克语。她喜欢上了这种语言,并且通过学语言了解了捷克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很多东西是她过去不知道的。但她仍然觉得自己脑子里的捷克部分好像是被锁住了一样。 毕业之后,她搬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居住,想要更好地学习捷克语,不过她当时觉得这个目标有点遥远。搬到布拉格不久,她发现了我的博客,发现我在不停地督促大家学语言时不要怕犯错误,要开口说。多年以来,她总想为自己的特殊情况找到一个解决方法,看了我的博客后,她觉得自己需要行动起来。 所以,她不再执着于分析所学的东西,而是开始和她妈妈用捷克语对话。开头的确很难,她很怕犯语言错误时妈妈会批评她。但令她吃惊的是,她妈妈很开心地对她说:“哇哦,你的捷克语简直堪称完美!真的太棒了。我们刚刚的对话真的很流畅。” 安娜的捷克语算不上“完美”,但是妈妈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她感动得几乎落泪,那感觉就像自己的童年创伤被治愈了。后来她的捷克语不断地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了“学语言不厌晚”。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就是和妈妈对话,她对此非常自豪。她也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捷克语更流利。 观点20:残障人士学语言比正常人更难 这种情况很难处理,因为如果有某种疾病或缺陷,我们在学习语言时总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同,力不从心。 碰到这种情况,我总会想起朱莉·弗格森的故事。朱莉是我一位严重失聪且部分失明的朋友,尽管这样,她还是尽力学会了五种语言,并且掌握了其他几种语言的基础知识。 朱莉的父母在她两岁时发现她的听力有问题,她被送去接受语言障碍治疗,但仍然很难发出s、h、f等辅音。多年之后,她才通过读唇语以及听到的一点点声音推测出了这些辅音,克服了障碍。 后来,朱莉开始接触外语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学。她很开心地去上自己的第一堂法语课,下课后她却很伤心。她的老师不知道她听力有问题,所以整堂课都在用口语和学生交流,没有任何的板书提示。从那时候开始,朱莉经常得让老师帮她将一些新词语写下来。 虽然开头不是很顺利,但朱莉在高中坚持学习了四年法语,大学又学了一年。同时她也学了一年西班牙语,两种语言的读写她都很擅长,可是听力是她的弱项。 因为朱莉的哥哥和她的情况一样,在她之前也经历了相同的学习过程,所以她知道自己可以要求在法语和西班牙语听力考试时请考官面对面给她读题,这样她就可以边听边读唇语。学校的老师很鼓励她学外语,也很积极地配合她的要求。她最终被所在高中评选为法语和西班牙语科目的“最优秀学生”。 上大学之后,她又找机会学了一年瑞典语。她一开始就和老师积极沟通,讲述了她的听力问题,现在她已经可以很轻松地请老师重复知识点并写下重要内容。同时,她也克服了自己的难为情,可以很自信地在别人面前说瑞典语。 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了三门语言。之后,她还学了基础的盖尔语,最近更是学起了日语。尽管她的情况使得她的学习之路困难重重,但在几个月内,她就掌握了几百个日语汉字的意思,甚至已经开始说日语了。 有句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朱莉的经历就最好的证明。现在,她可以在法国的街市上和小贩讨价还价地买法语书,在瑞典买茶叶,甚至在挪威和丹麦旅行时,用瑞典语成功地骗过了当地人,让他们以为她是地道的瑞典人。她对语言的极大热情体现在更多的经历里:她用意大利语在餐厅订位子;她用希腊语点咖啡;她在巴塞罗那和一个老妇人探讨国际局势,两人谈了半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 对朱莉这类人,大众会为他们设计出所谓的“适合”他们的生活模式,然而朱莉并没有遵循这种既定的模式。在旅行中,她经常反过来帮助其他人,当她的同学、朋友甚至师长不敢说或者没学过某种语言时,她经常挺身而出,帮他们翻译。 很多观点其实只是借口 不管你觉得自己行或不行,你都是对的。 ——亨利·福特 语言学习需要面对挑战,需要付出努力,因此,如果我们确信自己不行,那我们就已经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悲观主义情绪已经占了上风,我们已经注定学不好这种语言了。这里的学不好并没有什么原因,因为借口都是自己找的。 我希望通过上面的事例让大家知道,无论你面对的挑战多么巨大,其他人也都遇到过,甚至比你的情况更糟。朱莉都可以鼓起勇气来学好几种外语,你又怎能用太忙,或者没有天赋这样站不住脚的借口打退堂鼓呢? 事实是,如果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你就会有冲劲克服所有的困难。如果没学好,也请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大方地承认失败。前面列举的20条错误观点如果没有涵盖你无法进步的原因,我会在本书稍后的章节来分析你的问题。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别人都可能遇到过,并且克服了这个困难,获得了成功。 冲劲是开始学习语言和不断进步的最主要推动力,所以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要清除掉所有阻挡冲劲的障碍。很多语言学习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内容和最佳的课程,但如果他们不先清除掉心理上的障碍,就算有最棒的工具和方法也是学不好的。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树立了正确的态度,清除掉了所有的借口,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冲劲,开始语言学习的旅程吧。 第2章 三个月说一口流利外语 为什么非要选定三个月作为学习的期限呢?答案很简单:三个月是我仅有的时间。当我去另外一个国家学语言时,旅游签证的期限一般都是三个月。 一直以来,决定去学一门新的语言,通常会从一年的第一天——1月1日开始,被人们列入新年计划当中,比如“今年要学西班牙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不幸的是,很多人都失败了。这就是我建议一定要为语言学习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期限的原因。对我而言,没有新年计划,有的只是一个个任务。“任务”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紧迫感,要求你制定行动计划,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目标。我从小到大看过许多动作电影和电视竞技节目,我喜欢给自己的平凡任务增加一些戏剧性,那种秒针不断移动,与时间赛跑去完成任务的感觉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这就是本书取名为《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的原因——重点不在于必须在三个月之内达到一定的流利度,而是需要具体地设定学习目标。成功的学习者总是将目标尽可能地具体化。 为了帮你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我接下来会详细谈“流利”和其他目标的含义,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我还会解释一下为什么设定具体目标十分必要,以及为什么“流利”是大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关于“流利”的错误概念 “流利”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取决于你向谁发问。这里我想要好好讲讲“流利”的准确含义。 首先,有些人对于“流利”的定义过于宽松。有位网友问我在我所学的外语中,说得流利的有几种。在我说出那个数字之前,我先问他是怎么理解“流利”这个词的,因为他的定义可能更趋近于“会点儿日常用语”的游客的语言水平,也就是任何人学几小时或者几天都能达到的程度,可能和“流利”完全不搭边儿。 其次,有些人对于“流利”的定义又过于严格,他们认为“流利”就是说外语要达到说母语的水平。有这样想法的人通常都会非常地投入,他们觉得“流利”就意味着能够用外语去: · 参加一场哲学或其他复杂话题的辩论; · 交谈时,没有任何犹豫和停顿; · 使用复杂词汇和高级词组; · 交流时不会引起任何误解; · 和生来就说这种语言的人一样参加任何自由讨论…… 然而,这个定义的问题是,如果按照如此高的标准要求的话,我得承认我连说英语都不够“流利”,可那是我的母语啊! 就算使用母语,我也无法参与很多复杂问题的讨论(包括哲学问题,那不是我的特长);说话时,我总是会停顿和卡壳(看我一些没有脚本的视频就会发现,我说英语时夹杂很多的“呃~”“嗯~”);我不是那种每天都会把一些“高大上”的词汇挂在嘴边的人,哪怕在正式的谈话中我也不太使用那些词;因为我是爱尔兰人,每当和美国人或者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的时候,我也要调整说话的方式和所使用的词汇以避免误解。 最后,就算用母语,我也不能胜任所有的聊天和谈话。如果你和我谈足球(或任何运动),我就接不上话了。许多男人可以谈运动谈上几小时,可我就是不感兴趣,所以我无法融入这种交谈。如果你开始大谈特谈时尚华服——这也是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女人很擅长的——我就会瞬间变成个白痴,根本无话可说。我几乎不看英语电视节目,所以如果你开始谈最新的电视节目,我只能耸耸肩,“失败”地退场。 以上这些还都不算是复杂的对话,它们只是日常聊天,那些没有特殊知识和深入研究的人也可以进行,但是我却完全不行,因为我没有兴趣也不熟悉那些话题。 所以,如果你对于“流利”的定义同上所述,就马上抛弃这种错误的概念吧!因为你正在要求自己的外语水平高于母语水平,这样的学习目标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流利”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看看牛津字典上关于“流利”的定义: 流利:形容词,(修饰人)可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可轻松、准确地用外语书写和对话;(修饰语言)可准确、自如地表达。 从这个定义里,我完全看不出外语应达到母语的水平,或者不能犯错误的意思。我所认为的“流利”正与以上的定义吻合,就是准确、自如地使用某种语言对话。 关于什么是“流利”,大家的意见可能永远都无法达成一致,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公认的标准,也不存在某一点,你跨过了就可以说“现在我已经可以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了”。就好像“美丽”的定义一样,这一切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一条终点线。 我们对“流利”的理解或多或少会有偏差,因为我们难免存在有偏见、自信心不足、不切实际的期望、过高标准等问题,或者由于“流利”的概念本身就过于灵活,所以我们对于“流利”的理解会宽泛且模糊,然而这种理解对于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很不利。 CEFRL系统 鉴于“流利”的定义这样矛盾,我所采用的标准是欧洲几个主要的语言测试组织,如法语联盟、塞万提斯学院、歌德学院等,所使用的一套科学、成熟的语言入门标准——《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称为cefrl,它是一套综合的语言评价系统。 这套系统采用的术语标准,在语言定级方面被整个欧洲所认可(很多亚洲语言研究所也使用,但有些国家还没有正式地应用它)。在等级方面,“a”代表初级水平,“b”代表中级,“c”代表高级。每个级别又分为“1”(较差)和“2”(较好)两种程度。所以,初级较好的水平用a2表示,高级较差的水平用c1表示。整个量表共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a1、a2、b1、b2、c1、c2。 在这个量表里,我认为a级水平就是我们常说的具有基本语言能力的游客的语言水平,他们能进行基础对话交流,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说几句。而c级水平则意味着已经掌握了这门语言,能像使用母语那样自由使用这门外语工作,虽然可能会有点口音,但他们的语言熟练度已经达到了母语使用者的水平。 我认为b2及以上水平(c1和c2)就是我们所说的“流利”。更具体地说,在cefrl量表中,在口语会话方面达到b2水平的人,被定义为: 能够流利地、自然地与以该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经常进行交流,对于双方而言,这种交流都毫无阻碍。 这就意味着,为了达到“流利”的目标,你应该经常与别人对话,并努力达到你和对方都感觉对话十分顺畅这一目标。这里说的是日常对话,并不是要你们谈论像16世纪的法国政治那种高深的话题。 对我而言,b2级别的“流利”(多指在社交、日常对话的环境中)的含义就是我可以像用英语那样使用目标语言去生活。我可以去参加社交活动,自如地用目标语言和人交谈,别人不用特意为我放慢语速,我可以谈论任何我感兴趣的话题,周围的人也会像对待本地人一样同我交谈。 这样的“流利”并不意味着做到完美,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停顿和口音都没关系。(事实上,只要不影响交流,有口音的人甚至可以得到c2的级别认证。)而且,就算不能谈论一些复杂话题,也可以得到b2的级别认证。 大家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因为追求完美有时是不理智的。我们要面对现实,那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追求越过某道线,“彻底掌握”一门语言。不过,在语言学习中,永远没有“终点线”,永远不会有学习的完结。哪怕是在英语方面,我也总会遇到新的词汇和不知道的方言俚语。语言学习可能是一生的学习,是无限的,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地定义一些阶段性目标,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这些目标。 也许你还是不能同意我对“流利”的定义,但是请尽量确保你的定义清晰具体,划定好“流利”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达到“流利”需要多长时间 通过上文,现在你可能已经有了具体的目标,也许是初级较好的a2水平,或者是可以进行基本对话的b1水平,还可能是流利对话的b2水平,或者是掌握语言的c2水平,或者其他。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 本书建议你用3个月达到语言的“流利”,但要想达成目标,你必须努力。你需要投入时间,坚持自己的计划,而且,这个过程要求你在心理上和情绪上策略性地调整自己。比如说,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学语言的话,想要在3个月内达到“流利”是非常难的,你需要接受这一点。 通常我会建议3个月内先达到基本对话的水平(cefrl量表中的b1级别),或者初级较好的水平(a2级)。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如果你运用某个适合的方法,用稍长的时间学习一门语言并达到了“流利”的目标,那么你就可以再次运用这个方法,用稍短的时间,比如3个月,学习另一门语言。 高强度的语言学习计划需要绝对的集中和专心。如果你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抱着非常认真严肃的态度,哪怕需要全职工作,你也会挤出时间,每天学几小时。 最后要说的是,语言学习要靠一小时一小时地积累,而不是按照几个月和几年来计算时间的。从开始学习到最终达成目标的时间跨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点点投入的时间。至于是否可以积少成多,要看你全心投入学习、体验、使用目标语言的时间。现实一点,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进步,你每天至少要花两小时学习。就像上一章提到的那样,你可以挤出时间,哪怕每天几分钟,来使自己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儿。但是,如果想要迅速进步,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不只是利用零散的时间。尽量为自己多争取些学习时间,避免其他的事务,每天都按计划学习。如果每周只学习几小时,你绝无可能3个月就掌握流利的外语。 你无法计算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总量。你不能简单地用8小时乘以90天(8小时代表全职学语言时每天理论上可以学习的小时数)来算出学会一门语言需要多长时间。为了能尽快进步,你只需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尽可能集中地安排学习时间,尽可能努力解决眼前具体的语言问题。只有这样做,你才能很快知道将语言水平提升到更高级别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那么,我为什么非要选定3个月作为学习期限呢?答案很简单:3个月往往是我仅有的时间。当我去另一个国家学语言时,旅游签证的期限一般都是3个月;在去下一个国家之前,我最多也只愿在一个国家待3个月,这就是我选择3个月作为期限去实现学习目标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我不再喜欢去国外学语言,更愿意在出国之前就学会语言,但我还是觉得3个月很不错。首先,时间段够长,使我们能够切实地达成语言流利的目标;其次,它又不是很长,目标就在眼前,时间的压力会让我们不断地努力。 当我们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新年计划,却为目标设定了很模糊的时间期限,比如一年或者“某天”,那么,就算是自律性非常好的人也难免懒惰。 当你给自己设定很短的期限,而不是假设自己有很多时间时,你就会尽可能高效率地学习,所以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期限就非常好。如果你特别喜欢以一年为期,那么也尽量将一年分成更小的、更可控的多个时间段吧。 当然,你也不是非要选择3个月这个期限,我也曾经以1个月、两个月为期达到过基础的对话水平,或者在几周之内学会一些旅行必备词句,但很多时候我都是以3个月为期成功地掌握语言的。 如果你也觉得3个月合适,那么就赶快设定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然后专注于语言学习吧。并不一定非要达到语言流利的程度,你可以去查询cefrl量表(fi3m/cefrl),看看哪个级别可以成为对你而言既现实、又有挑战性的目标。 总是朝着更高一级的目标努力 记住,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你的语言学习很失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你一点儿都不用它去交流。而如果你的语言学习任务失败,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设定的时间里你连一点儿进步都没有。 我也有好几次没达成目标。比如,我去台湾是想在3个月之内练好汉语,但是最终失败了。难道这样就可以说我的汉语,乃至我的整个汉语学习都是在浪费时间吗?不能,至少我达到了b1级别的基本对话的程度(这个成绩是经过北京的汉语学校live the language,简称ltl测定的)。只要别人用汉语慢一点说话,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我就可以和他们交流。虽然不够流利,但我可以进行基本对话。我对此十分自豪。多亏了在台湾的学习,我才能学会汉语并在现在的生活中一直使用它。那次经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起点,从那时开始,我努力并最终达到了汉语的流利对话甚至更高的水平。 只要能和其他人交流,你的语言学习就不算失败。然而,你应该总是朝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努力。如果3个月之后,你还是“仅仅”能对话而不能流利对话,你也仍然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用目标语言交流的能力,这种成功会激励你继续完善自己的语言技能,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但是,注意不要用“任何一个小进步都是成功”来纵容自己的懒惰。一定要把自己推出“舒适地带”。如果你设定的目标是你百分之百能达到的,说明你的目标还是太低了。 迷你任务:逼自己离开“舒适区” 在语言学习的某个特定时期,你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而“迷你任务”——我是这么叫的——可以帮助你尽快解决它们。 比如说,开始学汉语时,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我发现当我使用书上的短语时,人们听不懂我说的话,因为我的语调完全不对。因此,我当时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学会语调,这就成为了我的迷你任务。我只关注语调,不去管词汇和阅读等问题。一周之后,虽然我还没有彻底解决语调问题,但是我说话的时候,人们多少能听懂一点儿了。语调问题一解决,我就马上开始了基本词汇的学习。 到了第二周,我最大的问题是过度依赖词汇书,我需要练习自发地说话。我再一次把这个问题当作迷你任务来完成,很快,我不看书也能说出一些词汇了。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设定和解决这些迷你任务。 这种迷你任务会给你一种真实的、辛苦得来的成就感和进步感。具体的行动计划可以满足你的特定语言学习需求,并帮助你应对眼前的挑战。它们可以使你集中精力应对问题直到解决它们,帮助你一点点靠近并实现最终目标。举个例子,在学汉语的时候,我没有给自己设定每周的词汇任务,因为那样的目标太不具体,相反,我要求自己每天看60张词汇卡片,而卡片上的词汇都是关于怎样点菜的。 学了一个月之后,我觉得自己到了瓶颈期。我可以凭着记忆进行一些简单交谈,语调也还算可以,但这些交谈都只能持续10~15秒,不算是真正的交谈。所以我决定开始一个旨在提升思维速度的“大脑融合”迷你任务。“大脑融合”就是强迫你快速思维,根据听到的信息进行推断、搜索词汇的意思,同时根据语境来理解语言的含义。第二个月的头一个星期,我约了一些母语是汉语的朋友坐下来和我进行一小时以上的对话。 这一周对我而言异常艰难,但是得益于前几天的大量练习,到周末的时候,我和别人的汉语对话可以持续几分钟了。虽然对话的内容很简单——只是我描述当天所做的事情,但这种程度正是我这次迷你任务的目标。我给自己找到了新的挑战,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样和说汉语的人聊上好几分钟,即使有些人的提问已经超出我当时的水平,我也都能理解。而且,因为这个阶段只有这一个目标、一个任务,我只做和它相关的努力就可以了。 学会了一点儿匈牙利语的时候,我第一次用匈牙利语接电话,没有视觉信息可以参考,通话的音质也不好,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不断思考着对方所说的话的意思。虽然这通电话只讲了两分钟,挂断时我却已精疲力竭,我觉得自己的大脑已经短路了。从那以后,我开始把电话通话和skype视频通话也作为一种迷你任务。 通过“大脑融化”迷你任务,你会将自己“逼”到一个更高的语言水平。如果学语言时你没试过这样的迷你任务,说明你还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学习压力。学语言的确很有趣、很轻松,但要想不断升级,必须挺过那些艰难的学习阶段。你要“逼”自己离开“舒适区”,这就是设定迷你任务的目的。 专注于目前最大的问题并解决它,是一件难事。(所以这个问题才能成为你最大的问题!)但是,只要面对这个问题,经历痛苦的过程,那么,一旦问题解决了,就像撕下创可贴一样,你将无比地开心,庆幸自己将痛苦的过程缩短了。 倦怠是放弃语言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那些没有其他工作,专门学语言的人而言,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如果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大脑融合”任务,你可能很快就会倦怠,而倦怠是很多人放弃语言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开始,我以为整整3个月是达成目标的完美周期,中间不会用到我的母语——英语。可是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积极的、集中的学习,我只能坚持3个星期。3个星期之后,我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你比那时的我更具忍耐力,也许你能坚持得久一点,但我觉得大部分人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了。 全程使用目标语言,再加上用迷你任务给自己加压,这样的你同样需要休息。了解了这一点后我发现,在一周专注的学习之后,给自己放一晚上的假,让自己用另一种语言休息一下,可以使自己重新充电,学习得更高效。 每个月我还会花一个周末和老友聚聚,游游泳、跳跳舞,彻底忘记我的语言学习。在巴西学阿拉伯语时,我从这种做法中受益匪浅,最近在西班牙学日语的时候也是如此。 休息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手段。实现自己的周目标,然后用休息来“犒劳”自己,达成月目标的时候,休息更长的时间。当全部时间都用来学语言时,休息是必不可少的。用休息给自己充电,激励自己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 挫败不可避免。想要把挫败感降到最低,可以试着每天都感受点儿目标语言的有趣之处。布置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了几十个词汇之后,看看滑稽肥皂剧,或者读读漫画(用所学的语言)。在这些看似不像学习的任务中,你可能会学到更多。 制订行动计划 自律就是在目前所需和最终目标之间做选择。 没有付诸实践,任何好主意都一钱不值。这就是我们需要制订行动计划的原因。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要记住以下几点: · 设定稍高的目标。去fi3m/cefrl看看cefrl量表关于各个级别的解释说明,给自己设定一个比目前水平稍高的目标,给自己一点压力。注意这个级别有哪些要求,而哪些要求是超越了这个级别的。 · 设定具体的期限。1个月、3个月、6个月都可以,确保这期间以学习语言为首要任务。 · 集中学习语言时,使用迷你任务去专注解决眼前的最大问题,或尽可能减轻这个问题的影响,而不是用泛泛的学习计划,因为前者可以更好地帮助你达成具体的目标。 · 如果你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学语言,就要保证休息,不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 向外界展示你的学习任务,让朋友和家人监督你,关注你的进步。可以通过更新脸书、博客或者访问“三个月外语流利术”的论坛(fi3m/forum)。 当你清理了所有障碍,并根据目标制订出语言学习的行动计划之后,是时候看看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工具了。第一个就是能记住所有生词的超强记忆力。 如果需要本章提到的“语言任务”等话题的更多信息,请访问fi3m/ch-2。 第3章 如何快速记住上千个单词 直到今天,有一件事仍使我感到困惑——我们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学会该如何去学习。 学习一门语言,最令人生畏的事情就是记忆大量的词汇。一门语言可能有多达50万个单词(当然由于计算方式不同,数量会略有差别)!对于一个没有天才记忆力的普通人来说,需要记忆的单词实在太多。 在这一章中,我会特别介绍几个诀窍,帮助你没有任何困扰、迅速地掌握一门语言中大量的单词和句子,让你永远不必再用“记忆力太差”当借口放弃语言学习。 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学到的记忆方法不起作用 直到今天,有一件事情仍使我感到困惑——我们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学会该如何去学习。 在古希腊,经常用到联想记忆法。古希腊人有惊人的记忆力,因为他们没有课本或者记事本,可以把需要记住的内容写下来带回家。在那个年代,“纸”是非常昂贵的,况且大多数人也目不识丁。人们大多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所以才能想出许多聪明的方法以记住诗歌、故事和许多长篇大论。 后来,随着书的普及,大家随时都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背诵变得不再普及、不再重要。如今,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很多人不再学习、背诵任何东西,因为他们可以在google上瞬间搜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这种现象非常令人遗憾,因为我们的大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我们似乎再也无法有效地记住信息,只能依赖纸质的或者网上的资料了。 是什么取代了古希腊的联想记忆法?从根本上说,是信息的重复出现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它。举例来说,当我在学校学习德语时,遇到了一个新单词“der tisch”(意思是“桌子”),为了学会它,唯一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说,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der tisch,桌子,der tisch,桌子,der tisch,桌子。”在说了几十遍之后,我似乎理解了这个单词,并且记住了一点点。但是第二天或者几天之后,我却完全忘记了。“‘桌子’用德语怎么说来着?” 我发现,死记硬背对于掌握单词的帮助甚微。经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重复,当我读到der tisch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可能会(在短期内)记得它,但是否能运用它,就要看我的运气了。然而,与简简单单地读出或者识别出单词相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的口头表达部分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建议“从学习外语的第一天开口说”,但是,许多人认为这个建议很荒谬。 即使是识别单词方面,死记硬背也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能够帮你将单词牢牢记住。怎样才能记住一个单词呢?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风景、气味、一些奇怪的和有影响力的图片、故事以及生命中最难忘的事。当然,死记硬背也会有效,但条件是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而且不停地重复这么多单词,会非常单调乏味。 所以,放弃机械学习吧,让我们来看看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更有效的两种方法。 关键字联想记忆法 一个更有效、更有趣的词汇学习方法:联想一些有视觉效果的图像,将这些图像与想要记忆的单词或它的谐音词相关联,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关键字法”。 当你想要记住一个新单词或者新句子的时候,你需要构建一个有趣的、栩栩如生的、令人难忘的画面或者小故事。与回想起一个单词比起来,想起这些画面或关键词显然更容易。 为了向你展示这种方法多么有效,我将直接给出几个例子: gare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法语单词“火车站”:gare(发音中有一个“ah”)。第一次看到这个单词时,我试着在英语中找一个相近的单词。我想起的最接近的单词是“garfield”(加菲猫是很流行的卡通形象,甚至还被拍成了电影),因为至少这个单词与“gare”一样,都是以“gar”的音开头。这个单词非常好,因为加菲猫是一个非常直观又有趣的形象:又胖又懒,全身橙色的猫。 为了更加直观,不要去联想一个普通的火车站(很容易忘记),试着联想一部动画片、一个电视节目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地方的种种形象。当我学习这个法语单词的时候,我怀念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度过的时光,从这座城市的中央火车站出发去乡村郊游,那次旅行多么有趣!所以,我选定了这个火车站,使火车站的形象在脑海中变得更加直观。 现在把两个形象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这种联系有点儿荒谬。加菲猫不能安静地坐在火车站里,因为这样的画面太容易被遗忘了。在我的想象中,那一天的火车站很繁忙,加菲猫拎着公文包气喘吁吁地进门(因为它体型巨大),人们惊奇地看着它,可它无视人们的目光,一直跑到时刻表前,一边擦汗一边寻找去博洛尼亚的火车,因为它要去那个城市参加世界吃千层面锦标赛。当它发现那班火车就快出发时,就快速地跑向站台,可火车已经开动了。它追赶着火车,拼命地跑,把公文包扔上最后一节车厢,然后笨拙地跳上去,总算是赶上了。 这样离奇的故事不会轻易被人遗忘。故事的具体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行动都是加菲猫所做的,而整个故事都发生在火车站里。这样,以后你在某篇法语文章里见到“gare”这个词,就会想到“gare”和“garfield”读起来很像,而加菲猫就应该在“火车站”里。 反之,当你需要用法语说“火车站”这个词的时候,你开始想象最喜欢的火车站,就会想到那个跑进来的橘黄色的肥肥的身影。 这个想起的过程用不了一秒,基本不会影响交谈的流畅。与机械记忆过后拼命地回想相比,这样的词汇记忆触手可及,提取的速度飞快。 mù biāo(目标) 让我们来看一个中文单词,它的意思是“目的”“对象”。那时我经常要用到这个词,因为当别人问我为什么在台湾,我就会谈到我的“目标”是练习中文,使之更流利。我当时还没学汉字,只要学会这个词的发音就好(“mù”在汉语里读四声,“biāo”读一声,一声比较平稳,声调不会上下波动)。 那么,怎样学习这些不同的声调呢?和学习其他东西一样,我们需要一些联想。大家想一下,mù和biāo这两个读音会让你想到什么?我想到了一头牛(cow),一只蜜蜂(bee),还有疼痛时发出的“嗷”音(ow音,像“ouch”那样)。 接着,不同的想法接连浮现。不管故事多愚蠢和无意义,甚至有政治、性别偏见,或者很私人化,只要你能记住它就行。下面的故事就是我学习“mù biāo”时想到的: 傍晚日落时,我带着弓箭走在田野里。我想练习射箭,但是四周没有可以瞄准的“目标”。突然一头牛从天而降,发出“mmmoooooo”的声音。 它跌跌撞撞想要站稳,我觉得正是瞄准的好时机。更方便的是,牛屁股上早就画上了一个红白相间的靶心图案,我半跪着,把弓拉低一些,对准那头可怜的牛的屁股。 然而我拿的并不是普通的弓箭,我的“箭”是由蜜蜂组成的,我拉弓放箭,“箭”笔直向前飞去,因为我瞄得准,所以它正中牛屁股,那头可怜的牛忍不住地大喊:“ow!” (本人郑重承诺,以上故事没有实质伤害到任何牛或蜜蜂!) 当然,写下这个故事需要花点儿时间,不过它在大脑里很快生成,不需要说或者写出来。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基本元素:目标(mù biāo)是由“moo”(四声,下降声调)和“bee-ow”(一声,很平稳,就像是故事里飞出去直中靶心的箭一样水平)。同时,当你听到mù biāo这个词,你就想到“目标”的意义,很对应,所以我记住了这个词,同时还能使用它。 有些细节要区别对待。例如,中文的四声(下降声调)并不像东西下落,反而更像坚定地说“不!”,不是那种很戏剧化地拉长音说“不~”。学中文时,我努力把这些声调都编进极具画面感的故事中,这样我才能记住它们。 抛开声调不谈(我在第六章中还会详细介绍声调),你也会发现中文虽然和英文有天壤之别,但只要好好地运用联想,我们还是有希望学好它。 其他例子 像上面这种关键词联想故事简直多到可以写一本书,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希望可以激发你们的灵感: · 西班牙语中的“playa”是“海滩”的意思。我对这个词的联想是一个略显浮夸的、作艺术家打扮的青年人(“player”,花花公子)在海滩上试图和漂亮的西班牙女孩搭讪,反倒被女孩子扇了耳光。扇耳光的部分比较有戏剧性,所以更容易记住。 · 德语的例子我要举前面说过的“der tisch”这个词,我觉得它的发音像“tissue”(纸巾)的开头。所以我想象着自己坐在晚餐桌边,可是整个桌子却是纸巾做的,当我把一碗汤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桌子突然塌了,汤洒了一地,还溅到我身上,所以我不得不用那些纸巾擦掉地板上的汤渍。 · 捷克语里的“prvni”在英语里找不到读音相似的词,但它的意思是“第一”,是必学的词,所以我只好加入了一些元音,把它简化成“pro-van”(pro-是professional的缩写,即“职业的”;van是厢式货车)。关于这个词的想象有点复杂,我想象自己在“职业货车奥运会”比赛中获胜,开着样子奇怪的白色小货车一路冲上领奖台“第一名”的位置,大家为我送上鲜花,将奖牌挂在我的脖子上,我坐在驾驶座上,热泪盈眶。这样的情景使得“pro-van”很好记忆,再重复几遍,以后你一定会记得“prvni”。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名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这种联想扩展到记忆动词(行为、动作)、形容词(描述词,如“大的”“红的”“封闭的”等等)、副词(“迅速地”“欢快地”),并用名词来建立意义的连接。 例如,为了记住“verde”(发音为“bird-ay”,读起来像“bird”,即“小鸟”)这个西班牙语词汇的意义是“绿色的”,我想到了青草。当你去记形容词“绿色的”,你可能会首先想到草地,而草地又马上变成了许多只可爱的绿色小鸟,它们一飞冲天,一片原本绿油油的“草地”马上就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壤。 你怎样想出这些故事的? 当我建议别人使用关键字联想记忆法时,有的人会马上反驳说这太花费时间,太复杂。我刚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确实要花很长时间去创作故事。有的故事很乏味,连我自己都记不住。有的故事虽然有趣,但是要花一分钟才能创作出来,可当我要记住一个列表的词汇时,不可能为每个词都花那么长时间。然而不久之后,我童年的想象力就被激活了,也更享受这个过程。我可以想出更多有趣的图像和故事,同时故事里的形象、色彩、情节都更丰富、更离奇,更容易令人记住。 我的创作也越来越快了。的确,一开始为一个新词构思故事需要一两分钟,如果几千个单词都如此的话,学习效率肯定会比较低。但使用这个办法几天或者一周之后,我变得熟练起来,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创作出一个绝妙的联想。 那么,每次回想一个词的时候,都要重复一次故事吗?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方法的作用就像胶水,将单词和记忆粘在一起,以后不用反复使用胶水,单词也可以成为记忆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只需要回想故事三四次,我就可以牢牢记住这个词。 现在再听到“gare”这个法语词时,不需要回想加菲猫的故事,我就已经知道它的意思是“火车站”,和母语里的“火车站”一样,它已经成为我的词汇库的一部分。至于它是怎么进入到我记忆里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在那儿了。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关键字联想记忆法,请访问memrise。 间隔重复记忆法 如果关键字联想记忆法不太适合你,我还有另一种方法:间隔重复记忆法,通过为单词卡和词组卡重新排序来辅助记忆。 现在回想一下传统的词汇学习方式:按照单词出现的顺序,从头到尾背书上的单词表,不过我们一般背不到结尾,常常背到一半就放弃了。下次再背单词的时候,又从头开始。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呢?不对之处就是我们总也背不到结尾,只是一遍遍重复那些已经会了的单词,而很少去学习排在后面的还不会的单词。这样做只是在浪费时间去重复学习已知的内容。 间隔重复记忆法要求我们使用单词卡时,将记不住的单词排在前面,把已知的单词排在后面。基本上,越快记住的单词,越应该往后排。当你用纸质的卡片时,就需要手动调整顺序,确保不会的单词排在最上面,简单的单词排在一摞卡片的最下面。 我的首选是用手机应用和免费的软件把生词按照难度从高到低排序。按一个键,你就可以标注一个生词的难度,然后手机应用或软件就会自动把它排到相应的位置。有时间的话,我会花几天来复习我的单词卡片,这样就可以保证重要的词不会被遗忘,也可以认识一些新词。 有了手机应用,你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生词,哪怕是在等车或者无事可做,也可以拿出手机看几分钟,否则这些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现在,将它们利用起来,积少成多,就可以增加许多学习时间。 在这方面,我推荐的手机应用是anki,你可以去寻找它的下载链接。如果还想了解关于间隔重复记忆法的更多工具,请访问fi3m/srs。 用音乐来学习词组和整句 学单词固然重要,可我更推荐从词组和整句开始学习语言,这样有利于从一开始就进行真正的交流。多使用诸如“厕所在哪”“这个多少钱”这样的常用句子,即使不学语法,也可以在交流时保证句子正确。 但是,你首先得认识这些词组和句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为了记住一个整句,我常常把它唱出来。这主意可不是我想出来的,几百年来,人们一直都用这个方法背诵文章。 我把唱歌记忆法和关键字记忆法结合,来记短句的开头部分。拿意大利语里的“dove si trova il gabinetto”(厕所在哪)举个例子。 开头的“dove”(读成doh-vay)和英语中表示“羽绒被”的词“duvet”(读成doo-vay)的读音很像。我想象一个巨人用一条羽绒被作厕纸,或者马桶是用羽绒被做的。实际上“dove”这个词的意思是“哪里”,所以我在这里使用的并不是关键字联想法,只是在短句的开头暂时运用联想来启发记忆。多次使用同类短句之后,不需要联想你也会记得“dove”是“哪里”的意思。 其次,我们需要想出适合的曲调来唱出短句,曲调要简洁,就像大本钟的钟声一样。用钟声也是为了刺激记忆,我可以想象出大本钟的塔楼倒向一边(而不是直立),就像厕纸架。记住,想象越离奇,就越有利于记忆。 不用每次都大声唱一遍,曲调只是为了让你能想起这个短句来,唱一两遍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1分钟迷你讲话稿 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怎样记住单个单词和词组,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怎样记住更难的内容——一整段文字。 作为初学者,我们开始和人交谈时都会说差不多的话,如“你是哪位”“你从哪里来”“你做什么工作”“你为什么要学这种语言”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你可以直接记住问题的答案,轻松流畅地说出来,进入谈话的下一阶段。 看到你可以自如地运用一些基础短句,和你说话的人也会对你信心倍增,接下来他们会倾向于使用一些较复杂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就促使你不得不朝着更高的语言级别进步。 所以我建议你写一个一分钟长度的讲话稿,背下来,里面要含有以上提到的四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因为当你和初次见面的朋友聊天时,总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语言学习初期,可以用所学的语言说一段话,并录成视频分享给朋友,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激励,也标志着你的学习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 你可以先用母语写好稿子,然后在一个以所学语言为母语的人的帮助下准确地翻译它,保证语法正确,你也可以在网上或书上找到适合你的地道的表述,但是不要去背电脑翻译的句子或者自己根据字典翻译的句子。 现在你已经准备好讲话稿了,去使用它,并且用上这一章学到的方法: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准备一张卡片,再用记忆法记住每个句子开头的单词和音节,最后给每个短句找到一个调子或一首歌曲,就像我们之前做的那样。 有时旅行和学语言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分钟的迷你讲话稿的素材。整理好故事,给每个环节配上想象的画面,当我和别人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就会自然浮现这些画面。就好像是以你熟悉的建筑物,比如童年的家或者学校,作为你的“记忆宫殿”,在每个重要的房间里依次放进相关的图画,这样你就可以每次都按顺序走过这些房间了。 我试过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想说内容的提示。从头联想到帽子,从帽子联想到第一个单词,接着联想到第二个单词,眼睛联想到第三个,鼻子第四个,以此类推。例如,有人问我为什么来德国,在讲述我的语言提升方法和在柏林的学习计划之前,我可以先讲个小故事铺垫一下,这样的故事会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带给我信心和鼓励。这个故事和学校有关,我开始想象一个老师用电鳗敲打我的头,因为德语里的“当……的时候”这个词是“als”,读起来很像“eels”(电鳗)。所以故事的开头就是:“als ich sechzehn jahre alt war……”(当我16岁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知道我的故事从哪开始的(从被敲打的头部开始,我的很多故事都是从头顶开始讲起的),因为故事的第一个词就是“als”,同时我也知道了故事的内容(16岁毕业的时候,我德语毕业考试的分数很低)。 当然,你不能像这样准备每个可能的问题的答案,因为工作量太大,而且你必须尽可能迅速地造句。但在刚开始和人交谈时,你可能会重复特定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不影响交流,而且效率还会很高。你可以录一段这种迷你讲话的视频,注意不要读,然后当有人问起你为什么学他的语言时,你就可以轻松地背出这段准备好的话。 如果一段对话的开场很顺利,作为初学者的你就会有继续谈下去的心情和动力,还会很成功地、自发地说出其他句子。只有先准备好要说的内容,才能更顺利地和他人交谈。 单词就是你的武器 不求与人相比,只求突破自己。 ——嘉纳治五郎,柔道创始人 学语言的每一天,你的词汇量都会增加,同时你的沟通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习常用的单词、短语、内容,使它们深印于记忆里,这样,使用时你可以立刻把它们提取出来。 现在,让我们试试刚学会的方法吧: · 在所学的语言里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到参考书里查出它的意思。然后,用本章提到的方法,以一个有趣的甚至奇怪的故事,把生词的意思和母语里发音相似的词联想到一起,再按照这个方法一一处理其他生词。过一个小时、一天甚至一星期之后,自我测试一下,看看关键字联想记忆法能不能帮你记住这些单词。 · 顺便问一下,法语的“火车站”怎么说?用意大利语问“厕所在哪”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用汉语怎么说“目标”?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个,你就开始明白关键字联想记忆法的效果如何了。 · 如果没什么创意,就去memrise看看,你会找到多种语言的日常词汇的联想符号。受它们的启发,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单词创意联想。 · 将一些日常用语(比如“那是什么意思?”)翻译成你要学的语言,使用音乐+联想的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它们。 · 给自己的故事写一段独白,先用母语回答“为什么你要学这种语言”,答案尽量简洁,控制在30秒左右;接着,找说这种语言的人帮你翻译,或者自己翻译并修改好;最后,组合使用本章学到的方法来熟记这段独白。 虽然本章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掌握具体的词汇和短语,但是想要自如地运用语言,最好的办法还是多说多练。单词卡和有趣的联想并不能帮我们实现语言的熟练运用,我们需要在语言环境里不断接触和使用那些单词。 通过使用本章的方法,你的词汇量可以得到提升,但是你也要尽量多地练习真正的对话,只有这样,所学的单词才能成为你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持续使用所学的语言,你将会学到更多的词汇。 想要了解和本章相关的更多概念、视频、访谈、链接,请访问网址fi3m/ch-3。 第4章 足不出户,如何自创语言环境 学语言并不一定要出国,利用家里和社区的便利条件也可以创造体验式的语言环境。 现在你可能已经意识到我学习语言的秘诀了。既不是买到好的参考材料,也不是在跑步、睡觉或者参加其他活动时,轻松懒散地“顺便”学学,更不是使用昂贵的语言学习软件。 你必须去和其他人说话,真正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接下来,我会讲讲怎样顺畅地和别人谈话,以达到练习语言使其流畅的目的。不过首先,我们得找到交谈的对象。 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的人认为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得去那个国家,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这个借口让很多人对于语言学习望而却步,我们必须更正这种错误观点。 在本章,我会通过介绍自创语言环境、与所学语言的母语使用者聊天的多种方式等,告诉大家不需要去外国我们也能够拥有语言环境,我也会解释为什么在家学语言其实更好。 出国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解决方案 去另一个国家学语言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好。刚到西班牙时,我也以为到了那儿,我就会在“无形中”很快学会西班牙语:“我都已经在这儿了,不需要什么别的方法了!” 6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什么也不会,只能勉强拼凑几个句子。遗憾的是,我的故事并不是特例,我在旅行中碰到过很多在国外居住但不太会说当地语言的人。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时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已经在那住了10年,娶了一个捷克妻子并生了几个孩子,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说捷克语,可认识我之后他告诉我,虽然我只学了两周捷克语,但已经比他更理解这种语言了。我在波兰、中国、泰国、法国、德国也都结识过类似的朋友,他们在当地已经住了10年左右,但仍然不会说当地的语言。我也遇见过很多人,他们虽然在一个地方住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但除了打招呼之外都不怎么会说当地的语言。 当然,他们也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有些借口在第一章中提到过。但他们没学会语言的真正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惰性,又有生活在国外的“肥皂泡”的迷惑,而这两者也都是我第一次在异国学语言失败的原因。 当一群人在国外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在自己周围构筑一道友谊的“保护壳”,这就叫做在国外生活的“肥皂泡”。在这个“肥皂泡”内,大家都会使用母语。比如当你刚到另一个国家,还在安顿的时候,就会先和同乡来往,并且说母语。虽然你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好好学习当地语言,可问题是,和同乡在一起时,用母语可以更加轻松地表达自己,这个诱惑太大,结果最终你没交到当地朋友,或者只和当地会说你母语的朋友来往。 因为很多人觉得去外国是一切语言学习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所以,当他们在外国生活几个月却没有使用过当地语言时,他们就开始相信学会这种语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个思路完全错了,我不觉得出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 我发现,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首先你要处理很多语言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一些干扰和心理压力,这些东西会令你疲于应付。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言学习者,当我在中国学习汉语时,由于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融合的问题,学习进展比我预想的要慢得多。 在外国学语言会受到很多干扰,比如,你需要了解新的环境、认识新朋友、应对孤独、面对文化不同的挫败感。所以我觉得,在去一个国家之前先学好当地的语言更好。 skype上的口语课程十分有效,也很方便。和去台湾相比,我更喜欢待在熟悉的地方,只集中精神思考学汉语的事情。 我曾有过多次经历,一句当地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就先到那个国家去。的确,出国可以增加冒险感,也会增加你说话的压力,但是其他干扰最终会导致你无法集中精神进行语言学习,所以很多人才会放弃学习,哪怕在外国也一直和同乡来往,只用母语在“肥皂泡”内交流。 应该何时去外国 看了以上这些,你可能认为我会让你一直待在家里,不去外国。恰恰相反,去外国、使用当地的语言是非常棒的经历,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 由于经常在旅行中使用当地的语言,我曾听过一个捷克老妇人讲她二战时的经历;也曾和一个四世同堂的意大利家庭共进复活节晚餐;我还曾上过电视,接受过电台访问,用西班牙语和法语讲述我作为外国人的经历;我曾和一位国家总统跳过舞;在菲律宾,我用塔加拉族语唱过卡拉ok,整个酒吧的人都为我喝彩。说实话,类似经历多到可以写好几本书了。而这一次次旅行和文化探索,还为我带来了“国家地理”颁发的“年度旅行者”称号。 我不反对搬到另一个国家生活这个想法。正如圣·奥古斯汀(saintaugustine)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但是,这些精彩经历都发生在我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当地语言之后,并不是在初学的时候。 初学时,和以上的“语言冒险”比起来,我们要学很多“没意思”的东西,比如,记忆单词卡片、重复背诵词组、重复使用一段开场白来和别人交谈。你可以很快度过这个过程,但是不能越过它。如果你能在家做完这些事儿,那么到了外国之后就可以只享受语言带来的乐趣了。 即便你只能出国一个星期,但如果你在去之前可以流利地使用当地的语言,那么这个星期将会非常精彩。 所以,我相信,当你把去外国的机会当成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出国这件事儿才能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时你才会收获最精彩的体验。如果你度过了密集的语言基础学习阶段,再用一段旅行来奖励自己,那么到了国外之后你就不再需要基础学习,可以全身心地用所学的语言体验生活。 态度胜过纬度 我也承认,很多人在国外成功地学会了语言。但当我了解一些体验式学习后,我认为,不是到另一个国家,而是不允许说母语使得学习者最终学会了语言。 体验式学习虽然已经很有人气,但人们对学习地点却有着错误的认识。在西班牙,人们开辟了一处“英语村”,邀请说英语的人去交流,这样,周围城镇的西班牙人就可以在那练习英语,这就是一种英语体验课程,却不需要当地人离开西班牙。举一反三,我们也可以轻松地在自己国家建立“西班牙语村”,当然,在很多多文化的社区已经有了类似的环境。 这正证明了,能否取得语言学习的进步并不取决于在哪里学习,态度终能战胜纬度(以及经度,总体说来就是地点)。最主要的是能建立体验式的语言环境,和以所学语言为母语的人多接触,尽最大的努力不断练习、学习。 与人交流能解决语言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如果你身处国外,但周围都是说英语的人,而你也一直说自己的母语——英语,那么你的语言学习就不会成功。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就是需要我们接触以所学语言为母语的人群,所以反过来说,人在家里,但和那类人多交朋友、多交流,也可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也可以通过看电视、电影,听收音机来学习语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做这些事。 我十分坚定地认为,和人交流能够解决语言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如果有可以与人交流的人工智能程序的话,我们就可以进步得更快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我都给这种产品——hb2.0(我给它取名human being2.0,简称hb2.0)写好推销词了。本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 高级语音识别和反馈修改:对话中你的语言错误可以获得实时指正修改。 · 基于语境的识别系统:犯错误时,系统会自动调整,根据语境生成你想说的语言。你也可以根据报错自行调整。 · 完全自然的语言:具有高级记忆库,存储俚语、固定用语、文化用语等。 · 基于压力的发言要求:这个特点很具有挑战性,但是和其他系统的帮助相比,它能够使你在原来的水平上进步更快。 · 超大容量的对话数据库:你永远都不会缺少语言素材。 · 内置正面强化:系统自动侦测你何时遇到困难,并适时提供鼓励性信息,使你可以重拾信心继续学习。 · 完全便携:你可以随时随地启动hb2.0,在公交车上、火车上、散步时、社交时,甚至在家里都可以使用。 我们不断寻找语言学习的方法——参加课程、使用软件和手机应用,去国外、读书、上学,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有些很有用,但终归是锦上添花,最核心的语言学习途径就是和人交流,多听多说多练。 通过“沙发客”来练习语言 我们知道了,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具有上文所述种种功能的练习对象,要想找到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上网。 在这方面,我用过的最好网站是couchsurfing.org,对于不那么宽裕的旅行者来说,这个网站十分有名。背包客们可以通过网站联系到世界各地的居民,接受后者的邀请,在旅行时住在当地居民家里的沙发上(所谓的“沙发客”)。虽然我也经常旅行,并且是这个网站的前一万名注册用户之一,但网站的旅游功能我没太用过。我之所以使用它,是因为它是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一,而且可以根据语种来选择聊天对象。你需要的仅仅是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并根据用户档案的语言项筛选出使用你所学语言的会员。 我曾通过这个网站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练习意大利语、在哥伦比亚练习世界语、在中国香港练习美语手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练习荷兰语……这样不可思议的搭配例子还有很多,通常我都是先给对方发送信息,邀请他们出来喝咖啡或者吃饭。 这个网站最好的一点就是会员的特点——都是去世界各地旅行的人,这意味着他们非常开朗,比其他人群更乐意和有趣的陌生人出来会面。 你也可以使用网站本身的功能,招待到自己家乡旅游的人,这样双方都可以获益:旅行的人可以获得免费的住宿,你也可以练习语言。几年间,我已经接待了2000多位旅行者。每个网站会员都有推荐人,所以你可以相信他们,我家就从来没有丢过东西,而且,我每次都认真选择自己要接待的对象,所以迄今为止的每次接待都很开心。 在邀请别人喝咖啡、吃饭、接待外国游客的同时,我也会参加一些该网站的聚会,通常聚会上满是各个国家的人,我可以找到说各种语言的人,以便练习自己所学的语言。在一些国际化的都市,甚至有些聚会是专门为练习某种语言而举办的。 其他社交平台 同样,internations.org这个网络平台也在一些大城市里组织社交聚会,参加聚会的人拥有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网站会公布参加聚会的不同国家人员的数量,所以你可以提前看到有哪些国家的人参加聚会,这样你就可以更有把握地在聚会上和他人练习自己所学的语言。 另一个网站meetup也很好,虽然这里可能没有国际化的人群,但它也组织一些以练习某种特定语言为目的的聚会。 当然,在大都市里居住的话,这些网站的效果会更显著,你更有可能接待外国旅行者,但我也曾惊奇地发现,在小镇里也可以通过网站找到说不太能出现的语言的人。 记住,就算在meetup、couchsurfing.org上找不到所学语言的现成聚会,你也可以自己发起这种聚会。一开始可能只来几个人,但是渐渐地,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对于那些想学特定语言,比如西班牙语、汉语、日语的人而言,这个聚会将会逐渐变成常规活动。 任何社交网络平台都会允许你发起语言聚会,甚至facebook上都有特定的学习小组(搜索“【城市名】+【语言】”,看看你能不能找到)。如果没有,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小组,同其他学习者互相切磋。如果找不到以所学语言为母语的人,和其他学习者一起交流也会令你获益匪浅。 过去,我还曾离谱到用约会网站来练习语言,这些网站也可以按语言来筛选会员,但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 线下的机会 我经常上网,但其实线下也有很多种接触到其他练习对象的方法。 比如说,如果住在大学附近,你可以找块告示板,留下自己想“交换语言”的请求。许多大学都有留学生,他们也在学你的母语,会很愿意和你练习的。 也许在大学里没找到说你所学语言的人,没关系,问问家人和朋友,看看谁知道那种语言小组,你可以参加小组练习。通常语言小组会在图书馆聚会,或者地方报纸上会有他们的聚会通知。问问周围的人,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有人等着和你对话 真正的生活始于你走出温室那一刻。 对于有冒险精神的人来说,还有一种选择:当你碰到一个陌生人正使用你的目标语言,或者来自那个国家时,大方上前,和他交谈。许多城市里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当你走向他们,说他们熟悉的语言时,他们一般都会既吃惊又开心。 要说用以上方法收获极大的,非我的朋友摩西·麦考密克莫属了,我曾在引言里讲过他的故事。他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一个算不上国际化的城市,而摩西就在那里证明了“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 我和摩西一起去商场,他在那里向我展示了他的做法。他走向陌生人,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拉近距离,比如问时间,或者问那人知不知道商场的游乐园怎么走。对方回应后,他继续状似不经意地问人家从哪个国家来,如果那个人恰好来自说他所学语言的国家,他就会用那种语言问对方是不是说这种语言。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这样练习了几个小时,发现几乎每次交流都很成功。虽然有人很忙,只能停下来聊几分钟,但没有人因此而生气或反感。 以上这些是很好的快速练习的例子,你也可以询问别人是否以后有时间做进一步交流。信不信由你,每个人都很友好,对陌生人也是,“这种做法会惹怒某些人”只是存在于你脑子里的借口。 和陌生人聊天时我总是尽可能地释放善意,所以这些会面也都非常顺利。人们能够看出你是否真的对语言学习抱有极大热情。初次相见,人们一般不会拒绝简单地和你聊几句。 希望你能了解,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你找到练习对象。只要住在一个有点规模的城市,学习一门不那么冷门的语言,你就一定能通过努力找到练习机会。在初次尝试未果后,不要那么快放弃。住在小城镇和学习冷门语言都会增加难度,但你要相信,总会有人在那,等着和你对话。 和其他的非母语使用者一起学习 练习所学语言时,并不是只有找母语使用者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当然,你的外语水平越高,越需要地道的语言输入。但是,如果你是初学者,并且没有机会和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练习的话,不要忘记,那些和你一样的学习者也是很好的练习搭档。因为你们都在学习阶段,犯错误时也不会感到尴尬,你们还可以彼此借鉴对方的错误。和另一个学习者练习时,你可能无法高效地分析、改正错误,但练习可以帮助你增强信心,使用语言的自信和语法词汇一样重要。 你可以在和别人交流时使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对你也是一种锻炼(哪怕对方的语法不是那么完美),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你可以思考应该说什么,以及再次碰到那些问题之前应该准备好哪些词。 你可以约个朋友,在固定的时间聚会练习语言。一旦你适应了运用初级的词句来对话,当机会来临时,你将会更有信心和一个母语使用者交谈。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除了和外国朋友聊天提升口语水平外,你也要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听力技巧,所以你需要“虚拟体验”,在自己的周围创造语言环境。 首先要找到使用目标语言国家的电台节目,其次找到译制成目标语言的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在维基百科和该节目网页的菜单里找到该节目的译制片名,然后去亚马逊或者其他网上商城里搜索它的外语名称,购买或下载dvd。有时,你甚至可以购买到国际版dvd,播放时可以转换成你所学语言的音轨,或者下载可以转换语言的视频。 同样,对于喜欢的电影、书籍、漫画,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外语版本。或者,与其依赖自己喜欢、熟悉的节目的外语版本,不如直接看那个国家的电影和电视节目。问问语言搭档或者老师看些什么比较好,看看你所在的地方能否找到那些资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络资源也能够给你提供语言资料。你在fi3m/langs上可以找到这方面资源的最新列表。 网上语言交换 以上谈的都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和聚会,此时,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等着你。 如果几十年前你说住在偏远地区和学习冷门语言很难找到练习机会,还算是有几分道理,在现代社会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联通所有人,使我们能找到任何地方的练习搭档的媒介——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再没借口说自己没有练习目标语言的机会了。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有数不清的外国英语学习者想要和我们练习。如果你花30分钟和他们用英语聊天,回答问题,他们就可以免费教你他们的母语。 这种交换语言的做法近来很流行,尤其是在网上。目前,网上对于英语和几种其他语言使用者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你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交换语言的机会。 说到语言交换,我最喜欢在专门进行语言交换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比如italki5网。在那里,你可以寻找语言搭档、提前约定时间,查看对方的资料就能看到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这样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人是否会对你有帮助,是否友善。在fi3m/italki登录就可以看到我的资料。 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语言搭档,比如论坛。我的网站(fi3m/forum)上推荐了一些免费论坛。人们把自己的母语在帖子里写清楚,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帖子上面的skype账号和他们取得联系。我将在第10章介绍另一些可以找到语言搭档的网站。我们有很多选择,所以不用太费力气就可以找到练习语言的机会,接下来你需要每天花几小时来使用目标语言。 你也可以参加网上的付费课程。也许一对一的课程太贵,但如果选择特定国家的搭档,运用好汇率杠杆,就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很好的课程。购买一小时的汉语课——老师虽然不是来自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但他们都很优秀——在italki上面需要你支付5美元左右。在非洲找法语老师、在南美洲找西班牙语老师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多亏了网上的机会,我才能在贝洛哈里桑塔——巴西的内陆城市,学会了我大部分的埃及阿拉伯语。在这个城市,我找不到任何人会说我所学的方言,但多亏了网上老师,我才能保持每天练习几小时。在网上通过skype练习了3个月之后,我终于准备好去埃及用阿拉伯语和别人交谈了。和那些人到埃及但是对当地语言一无所知的人比起来,提前练习了日常对话使我在埃及的时光无比惬意。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练习日语对话,同样地,我每天都要在skype上面用日语对话几小时。 既然你已经知道怎样找到语言搭档,也掌握了记忆单词和词组的技巧,就到了该去实际练习目标语言的时间了。 陌生人只是还没认识的朋友 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 ——叶芝 当我外出活动时,看见值得交谈的人或者发现任何可以学习语言的机会时,我总会想起这句爱尔兰名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那些你可以在网上接触到的朋友。 不用出国,你依然有很多方式练习语言。以下是这些方式的汇总: · 去couchsurfing.org、internations.org、meetup看看,或者去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络上寻找学习小组,你一定能接触到以你所学语言为母语的语言练习搭档。 · 在italki上搜索(先在fi3m/italki上注册)和你学同样语言的搭档,或者找到一个价格实惠的私教,使用skype练习语言。 · 看看摩西和我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商店里录制的使用多种语言的视频,或者去fi3m/moses上观看摩西向你展示他日常练习的视频。 想看更新的网站推荐列表,获得与人接触的更多鼓励,观看视频,以及了解其他与本章相关的链接,请访问fi3m/ch-4。 第5章 第一天即开口 今天就开始说一门新语言吧,不要期盼那永远不会到来的、所谓的“准备好了”的一天。 对于真正志在掌握一门语言的朋友们,我们建议第一天就开口说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旷日持久的埋头苦学,直到某天隐约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语言可不是这么学的!不论真人面谈还是网络聊天,坚持每天说才是迄今为止推动会话语言进阶并且使语言日趋流利的最好办法。 仔细想想看,对于一门语言,你可能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是用错了词,还是语法错误?都不是。其实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没能让对方清晰地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既然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那么你的第一要务就不该是发音完美,而是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即使你的词汇量少得可怜,运用起来也远比保持沉默来得高效。 这个“第一天即开口”的建议引起了众多语言学习者的非议,他们力证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希望本章内容可以让大家确信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很容易,不试一下会后悔的! 词汇量不够怎么办? 当我提出“第一天即开口”的建议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可是我还什么词都不会呢!”无米之炊究竟要如何为之?当然,你需要先学一些内容,“准备好”再开口。 其实,在语言学习方面根本就没有“准备好”这回事,你永远都不可能百分百地准备好。你所能做的不过是运用已知的内容,即使你只学习了几个小时。 准确地说,你也不算是赤手空拳地上阵去说一门新语言。本书第六章会讲到,开口前我们已经知道一些同源词和常用词汇了,何况我们在语境、身体语言以及社会暗示等各方面还有着数十年的丰富经验。 最初的一对一交谈的前几个小时你并不需要说出几千个单词,只需要掌握足以应对两三个问题的单词,感受一下自然说出的目标语言是什么样子,并且向自己发起挑战,争取下次努力听懂更多内容,就可以了。通过实践来学习——努力开口说话,犯错误,并从错误中有所收获,那么下一次就会少犯些错误。 你的词汇总是能够应付不同程度的交谈的,诀窍就在于你能够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你的能力还不足以与人展开深刻的交谈,那么不妨先从简单的内容开始磨练,借以更快地进入更有趣的聊天内容。 最初几小时 最初的几个小时你会做些什么?只要记住你不过是要和某个人进行一些基本问题的问答交流就好了。 为第一次交谈做准备 · 决定走向某个正在使用目标语言的人,又或是一个在你看来做语言练习的搭档也许还不错的人。 · 通过社交网站给某个人写电子邮件,并约定具体时间来一次咖啡店的碰面。 · 通过skype在线上与某个人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既然你已经为初次交谈做好了安排,接下来就应该设定一个适当的期限作为奋斗的目标。和学到一些也许“将来某天”会有用的随机词汇和语法规则相比,这样会更加实际。 用几个小时来做准备 · 在旅行常用语一类的书里,你会找到很好的预备性的表达。这些书也会提供一些发音指导,所以你不用担心发音的问题。 · 通过免费的网络课程或者当地图书馆里的免费语言类书籍来学习一些常用语。可以从惯用表达开始: “how are you?”(你好!) “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我叫……) “i don’t understand.”(我没听懂。) “could you repeat that?”或者更简洁的“again, please.”(可以再说一遍吗?) “can you speak slower please?”(您能慢一点说吗?) “what does[fill in the blank]mean?”或者“what does that mean?”(……是什么意思?) · 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来记住单词或者固定词组,比如“yes”“no”“please”“thank you”“hello”和“good-bye”(“是”“不是”“请”“谢谢”“你好”和“再见”)。就算不认识所有词,你也很可能已经认识了其中一些! 对于第一天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这不算苛求。没有动词词形变化表,没有几千高频常用词列表,也不需要熟记每一种可能的句子顺序——只是记住初次交谈所需要的非常有限的一些词汇和短语而已。即使你自认是个糟糕透顶的语言学习者,也完全能够胜任这样的任务,特别是当你运用了一些我的建议或其他你个人偏好的方法的时候,你就会更觉得没问题了。 你的第一次交谈 这个时刻一到,你便有机会用对方的母语首次展开交谈啦!帷幕已经拉开,聚光灯全部投射在你身上,而你要做的就是说出那句“你好”。 对方亦回应你“你好”,你进而再问出“最近怎样”,也许对方会回答“不错,你呢”,像这样每次只要说上一句就好了。 也许通过对交谈内容的预测,你能应对三四轮问答,又或者只进行了两轮对方就说出了一些你完全听不懂的内容。但这绝不是放弃的时刻,你应该做的是提出请求:“我没懂,您能重复一下吗?”然后看看能不能从对方重复的表达里推断出其中的含义。 如果真到了进行不下去的境地,也不要觉得挫败,不妨把这些最初的交流看作自己第一次成功的外语交谈。也许它只持续了20秒,又或者只有10秒,但重要的是,相对于交谈前的你,现在的你已经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了。 就算最终不得不转换成英语或其他语言,这样的时刻也值得感激。 有不会的词就作个小弊 好了,你已经成功熬过了初次交谈的忐忑不安的瞬间了。在此之后,就算与人交流时撑不过10秒就决定转说英语,或者与交流对象说再见,你也可以回归书本或笔记,去激活你认为自己会说或者想说又不记得的那部分记忆。把这些短语做成学习卡,然后学会它们。 由此开始,你只要重复这样简单的过程,学习更多的短语和词汇即可。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把交谈从10秒延长到20秒、30秒甚至1分钟。 最初的交谈总是差不多的,给自己一些动力。努力记住最初10秒的内容——包括自己要说的话和一些可能收到的回复——因为好的开始是根本,而所有初期交谈的开篇都“万变不离其宗”。 在我的早期交谈中,我总觉得自己不可能记住所有想表达的词汇和短语——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多信息处理,不论我的记忆技巧有多高超都不可能完成,更何况这些技巧更适用于长期记忆而不是短期的死记硬背。因此,我会带着小抄“作点小弊”。 如果我正通过skype与人进行第一次交谈,我会同时在旁边打开一个文档,列出我想说的内容以及一些还掌握不好的偏难词汇,比如“工程师”和“作家”。又比如我正和某人坐在咖啡店,我会带一个小本子,随时扫一眼以供参考。对方也很明白我只是一名初学者,所以在我采取辅助措施的时候,不会惊讶或者感到不快。 我的小抄里还包括一些也许临场想用的单词。我可能会带着短语书,或者偷偷用词典快速查找一些内容。如果是在电脑前使用skype,我会用谷歌翻译或者在线词典。这样我就不会被自己的快速记忆能力所累,因为在交谈刚开始时,我最多只有几十个单词的储备。 改换措辞:让交谈简单直接 在初学者的舞台上你将很快学会一件事:在脑海中用母语组织好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翻译成目标语言。如果你想达到真正流利的水准,将翻译作为一种长期策略真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这个多余的步骤会把你的速度拖慢很多。但是作为初学者,即使慢些毕竟也是开口说了,所以先用母语考虑一下再翻译也无妨。 比如说,你们聊到未来计划,最初你决定说“i will travel to spain in july for a two-week vacation.(我将会在七月份去西班牙度假。)”然而你随即意识到自己还不能自如地使用将来时(will),忘记了“to trave(去旅行)”的说法,甚至想不起“july(七月)”和“vacation(假期)”对应的单词。 面对这种状况,传统型的语言学习者可能就要放弃了,听天由命地直面自己还未“准备好”的事实,切换到母语交谈模式或者干脆回避这个话题。但执着于交流而不是表达准确性的人会考虑改换措辞,有效地运用其他词汇来传达同样的信息。 为了省去动词将来时词形变化的烦恼,很多语言都有一个很便捷的特征:动词不定式跟在情态动词之后,而在不那么复杂的语言里,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将一些像“want(想要)”“need(需要)”“would like(愿意)”“should(应该)”“may(也许)”“can(能够)”这样的词的一般现在时形式与“i(我)”连用,比如“i want(我想要)”“i can(我能够)”,后面就可以按照词典上列出的不定式形式来使用你想用的重要动词,比如“to travel”。想想“i want to travel(我想去旅游)”和“i will travel(我将要旅游)”之间的本质区别,虽然还挺重要的,但如果你只是想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的话,似乎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简单来说,我建议你先从学会“i want(我想要)”“you want(你想要)”“i can(我能)”和“you can(你能)”开始,特别是当你直接与人面谈的时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她/它/ta们”“he/she/it/they”这些代词的使用率很低)。“want(想要)”这个词,对于将来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替代词,比如用“want to speak(想要说)”可以替代“will speak(将要说)”。“can(能)”在很多直接问题里面很好用,所以相比“do you speak italian(你说意大利语吗)”,我更喜欢用“can you speak italian(你能说意大利语吗)”。这么做的好处是用“speak(说)”(意大利语的parlare)这个词的标准形式而不需要进行变位(改变词形)。“need(需要)”,或者“have to(不得不)”可以用来表明义务。所以我不会说“i start work at nine(我九点开始工作)”而是用“i need to start work at nine(我得在九点开始工作)”,虽然含义很相近但是并不完全等同。 这不是药物科学或是桥梁建设工程,一点点小失误就会付出生命代价。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被用于与母语使用者的初次闲谈中,而这个人也很可能知道你还处于学习阶段。我们要坚持寻找“足够接近”的词,在头脑中搜索有相近含义的词,即使严格说来它们并不算是同义词。 让我们继续之前短语的例子,接下来我想说的词是“travel(旅行)”,但是处于学习一门新语言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我可能还不认识这个词。然而,“to go(去)”我是学过的,所以可以用它来替代啊!“to go to spain(去西班牙)”和“to travel to spain(去西班牙旅游)”基本上没太大差别。 为了在学习之初多多交流,简单而又包罗万象的动词和形容词对你的帮助会更大。所以在很多语境里,“very good(很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不错的替代词,可以代替“wonderful(精彩)”“delicious(美味的)”“nice(不错)”“great(很棒)”“admirable(令人欣赏的)”“talented(有天赋的)”“friendly(友善的)”以及很多其他单词。它虽不是一个很棒的替代词,但是够用。以后你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你的想法,但是现阶段的重点是要开口说。此外,说一顿饭“very good(很好)”比执着于“delicious(美味的)”,想不起来这个词就什么都不说可好多了。 想不起来想用的单词的时候,我会停下来迅速想出一个可以替代的词。记住,对于初学者来说,用“to go(去)”来代替“to travel(去旅行)”也不错。 关于“july(七月)”,你可以试着找到大概相近的词,比如你刚好知道“summer(夏天)”的说法。它与“july(七月)”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但已经足够接近了。如果这样不行,你也可以选择“in two months(两个月之内)”“soon(很快)”“later(稍后)”“when i can(当我有空时)”或者许多其他选择来传达你的意思,以确保交谈的顺利进行。 “vacation(假期)”我想用“to be a tourist(作为旅行者)”来替代。虽然这并不是我惯用的表达方式,但意思足够明确,而且“tourist(旅行者)”在很多语言里对应的词都非常近似。 所以我们已经把“i will travel to spain in july for a two-week vacation(我将会在七月份去西班牙度假)”改写成了“i want to go to spain this summer to be a tourist for two weeks(我今年夏天想去西班牙做两周的旅行者)”。这两个句子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只除了一点:第二个句子说起来要容易得多,如果目标语里对应的单词你都认识的话。 永远记住一点:只要灵活应对,你完全可以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没能准确地运用正确的单词,只是为了让交谈顺利进行、更快步入中级阶段所做出的暂时的割舍。步入中级阶段后你就能够使用准确度更高的词汇了。经历了运用简单词汇的短期阶段,也许你会有点挫败感,但也正因如此,表达准确的一天将更快来临。 最初几天 在初期的交流中,你未必只能谈论天气之类单调乏味的内容。我个人并不介意谈论天气,不论用哪一种语言,包括我的母语英语。对我来说,弄清楚对方今天做了什么或者是否有什么计划,然后谈谈我对这一天的安排要更有趣些。在这个阶段,短语书能提供的帮助开始变少了,虽然里面还是有不少有用的东西。 说得不正确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可能会说出“this morning i wake up at eight a.m.(今天早上我八点常常起床)”(而不是用过去式“woke up”)这样的句子,或者完全人猿泰山模式的“tomorrow dance(明天跳舞)”。当对方的回复或眼神表明他明白我的意思的时候,我会开始体会到小小的成就感。 如果你是在更加正式的学习环境,比如语言交换学习或者价格优惠的私教课上,那么你的老师会纠正你,记好笔记以便下次改正。当你开始尝试创造自己的词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其中的诀窍:反馈至关重要。 继续拓展会话技巧,重复你在之前的交谈中说过的内容,但这次要更加自信地说出来。如果你觉得某些词语使用频率较高,就将可预测到的交谈内容写成迷你讲话稿并记住它。这样一来,你便可以应付整分钟的交谈,并开始向第二分钟进军。 当出现新素材的时候,把它加进你的讲话稿里。虽然依赖可预测的模板在长期来看并不是好的策略,但是别忘了: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你需要根据自身取得的进步调整策略。这一章所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对致力于将交流水平提升至流利程度,甚至想要同母语使用者的水平极其接近的人来说并不适用,而那些内容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说明。 但是,最初的几天是你适应某些词语使用的过程,它们似乎开始变得自然而然。你也可以试着使用一些新词,把它们加进惯用的句子里,去替换一些更简单的词。 如果交谈对象就是为了帮你提升语言技能而来的,那么他会非常耐心地和你练习这些基础会话,每天增加一点你可以完成的任务,用一些新词汇和新理念来挑战你,通过会话中反复的实际演练和巩固记忆来建立起你的信心。日积月累,你将由此开始获取这门语言的基础能力。 运用分类体系来管理学到的内容 坚持会话练习是我对致力于用语言交流的人们最重要的建议,而意在应试或进行顺畅阅读的语言学习者则另当别论。前者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应该指向一个目标:在下一次会话中表现得更出色一些。 你会由此获得更直接的经验,这一目标也会更加直接地提高你的语言技能。与一些致力于将你武装成“某天”而不是马上可以说一口流利外语的通用类课程相比,这样直接的目标有很大优势。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你偶尔回归传统的语言课程,尤其是和一些聚焦口语的课程(比如teach yourself、colloquial、assimil课程)相比更能满足你自身学习需求的课程。只要先解决了“说”这个最大的问题,尽可以遵循课程建议进行学习,自学或者跟随老师的指导都可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把自己在学习语言时遇到的总体的、概括性的问题和每天处理的具体语言问题相结合,一起解决。 好的课程会适时地为你安排相关的信息。如果课程中遇到一些你觉得现阶段与你关系不大的内容,跳过它。这些内容可能是,比如说,在你看来不适合你的分类体系的某个语法特征。如果一门课程是以游客为目标受众,那么它可能会提供一些诸如怎样问路的内容,这对于正准备在skype上展开学习的你来说,可能并不是最想学的内容,因为你只是想问问会话搭档今天都做了什么而已。 鉴于这一学习分类体系要求学习者做出更积极主动的努力,那么,就在你的语言学习故事里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吧,你会走得更远。 我不明白对方的回复! 到目前为止,我关注的一直是你想说什么,但这个等式里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而这个人也许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回应,让你在对话中有额外的收获。 在最初的语言学习探险中,你听到的大部分内容似乎都是难以理解的。淡定地接受这一事实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别人的心意很难理解,尤其是在交流初期。语言学习的音频教程通常是在人们在隔音室里录制出来的,清晰的发音以及缓慢的语速都是刻意而为的非自然状况。那些你可以随时按停并做出回应的音频资料,和欠缺指导外籍学生经验的人可能说出的内容相去甚远,即使这个人严格按照要求说出同样的词。 这也是早期阶段我并不试图去理解整段话语内容的原因。 提取别人讲话中你能听懂的某些词或片段,由此推断对方在说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用母语时也是一样。如果我通过糟糕的电话线路与你交谈,你只听到“……晚餐……六点……觉得……”,其他部分都被噪音和静电干扰淹没了,那么你就此推断我是在邀请你共同进餐,并最终做出“你觉得怎么样?”的问询也是合乎情理的。 我想,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的理解能力之所以能提高,就在于我一直坚持提高通话质量。虽然开始会一片嘈杂,对方的话模糊难辨,但随着日积月累自会渐渐清晰。也许开始的时候100个词我只能听懂一个,但几天之后就会变成两三个,然后可能是10个,以此类推。 所以,不要抱定“我不懂”的想法不放,想象一下你所听到的可能是任何内容,也可能什么都不是,但它必然和你刚刚谈论的内容相关,必然合乎情理。在这样的语境中,对方可能会说些什么?有哪个或者哪些词是你能听懂的?在此基础上,你能想到对方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合理回应? 我的两小时波兰语经历 我曾经去波兰参加一个会议,做演讲,我完全沉浸于tedx6演讲的准备中,以至于没有像以往一样花很长时间进行波兰语学习。但是我仍然用了两小时学了一点波兰语,虽然波兰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在短暂的两小时学习之后,我还是敢于学以致用。 你可以从我的经验中得到些启发。如果你也想试试看,这里有一个针对早期skype语言练习的分步指南: · 使用常用语手册来学习一些与你预期的初次会话相关的基础词汇,同时用词典来准备一些其他词汇。例如: “i just started learning polish.(我刚开始学习波兰语。)” “i am going to poland soon.(我马上就会去波兰。)” · 既然要使用计算机,那么你就可以用词典查好与老师在网络上交流时可能会用到的词,掌握这些可以鼓励你完成交谈的大部分内容。 · 在屏幕上打开文本文档,这就是你的“小抄”,上面是你觉得自己可能会记不住的单词,准备几十个这样的词。 · 当老师说到一个你不会的词时,请他在聊天窗口把它打出来,然后复制下来粘贴到谷歌翻译或其他更好的语言专用词典去查阅(更多免费的语言学习在线词典,请访问fi3m/dict)。 当我通过skype与我的老师联系的时候,多亏了提前准备好的词汇,我才能成功地在对话中坚持半小时。我坚持一直使用波兰语,当然,我准备的词汇单帮了我大忙。 在这半小时里,我承认自己有好多次弄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也有的时候,想说些很简单的内容却苦于有不会的单词,又或者查词不够快,无法跟上对话的进度,只好尝试换个话题。这种感觉一点也不完美。在我坚持说波兰语的过程中,这种不完美一直如影随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减轻。 接下来,我又用了半小时来就第一次交谈中自己的表现做一些改进,并为我在商场遇到的一位朋友goshka准备一些具体的问题。 我当时很想用摄像机把这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波兰语面谈记录下来,所以见面后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is it okay if i record this conversation?(我可以录下这次的对话吗?)”当然我在词典里找不到对应的说法,所以我只简单说了:“problem with camera?(镜头,问题?)”并且指了指我的摄像机,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语法还差得很远。但她还是听懂了我的意思,而且回答道:“no.(没关系)” 我继续问她今天都做了什么,尽管我已经知道了答案——我请她出去喝咖啡并且和一些我博客里的读者见了面。所以当她说到这些内容时,我能自信地说我可以听懂“coffee(咖啡)”,“blog(博客)”和“benny(本尼)”(指“本尼的博客”),而在这些词出现以及我的问题得到回答后,我还弄明白了整个表述应该怎么组织语言。7 当我不明白她或者其他波兰人所说的内容时,我会微笑并且小小自嘲一下自己的愚笨来让对方感到轻松,而不是选择切换成别的交流语言。这真的奏效。即使我才刚刚开始学习这门语言,这样做也可以确保我的skype交流以及和goshka的对话全程都用波兰语进行,只除了极个别的说明。 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会听懂越来越多的内容,我需要逐步减少对推断以及所谓的上下文用语的依赖。我永远都不会完全停用这些技巧,但最终我会像使用英语时一样,极少用到这些。 在此给你提一个特别的建议:用两周的时间学习一下世界语。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两年法语的学生与学习一年世界语再学一年法语的学生相比是处于劣势的。后者可能最终学到的法语知识要少些,可是他们在法语考试中的表现明显更加出色! 你并不需要投入一年那么长的时间;记住你并非身处学校环境,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每周只进行两三个小时的学习。我发现只要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集中精力猛攻两周(也许更长些,如果你无法做到那么集中),你会在这门语言上取得非常巨大的进步。之所以建议大家学习世界语,原因在于,它创立的初衷就是要成为人们有可能学会的最简单的语言。世界语是在19世纪被人为地创造出来的,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你可以很轻易地找到一个愿意用世界语和你闲聊练习的人! 我所知道的学习世界语最好的资源是lernu,论坛和聊天室里有可以一起练习的人,而且该网站还备有非常详尽的语言课程来教你学习这门语言。世界语实在是太直白了,不会有很多语法要点来拖你后腿,词汇也是非常地简单易学。 既然世界语这么简单,你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并且专注于语言的使用,而不是钻研复杂的语法和词汇表,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克服语言学习中最难的一部分:毫不费力地习惯于运用一门非母语语言进行交流。这种心态的转变也可以应用于你想学的下一门语言,而且我发现,如果你肯花两个礼拜学学世界语,以后不论面对何种语言,你都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周期大大缩短。感谢世界语让你免受无法自如运用任何外语的挫败感。 另外,世界语的使用群体也非常地热情友好,他们会向你提供语言学习世界里最优质的介绍。我非常感谢这门语言给我带来了很多一生的挚友。更多关于世界语的信息,包括我讲世界语的视频,请查阅fi3m/esperanto。 尽早开始全程目标语交流 目标语会话过程必须只使用这种语言,哪怕是在最初的阶段。不要用母语!这才是真正旨在交流的学习方法的核心。 然而,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会用你的母语教会你这门语言是怎么运作的。你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根本上就选用了错误的语言——你的母语,而整个过程中你都在仔细剖析目标语的语法和词汇,这与生物课上解剖一只青蛙如出一辙。 不要把所学语言当作大批不得不背诵的规则,就好像历史课或是数学课那样。用这种方式学习一门语言是不可能有效的。语言作为交流的手段,从一开始就应该是被使用、被习得的。 这正是我提倡从第一天就要开口说的原因所在。从第一天起,你就老老实实地说这门语言,并且接受同样的回应。这就意味着,在专注于目标语的过程中,你必须杜绝使用其他语言的可能,或者至少要大幅度降低这种可能性。 从你口中说出的所有内容都必须是目标语。 当我能够使用波兰语进行交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阿拉伯语,我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做到全阿拉伯语表达。第一次课上我确实用了阿拉伯语,但不断地切换回英语。并不是因为阿拉伯语对我来说更为艰难,而是我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踏出这第一步的勇气。 而当我最终做到了,我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本可以,或者说应该更早完成这一任务,以促使自己更快取得进步。但是阿拉伯语真的很难,这个过程会有些尴尬,令人感到挫败懊恼,而且精疲力竭。(在早期的学习阶段,每次比较令人满意的口语交谈之后,我都觉得自己的大脑要融化了。) 如果想要进入更有趣的学习阶段,你就必须经历这些。在会话中使用其他语言对你来说毫无帮助,只会拖慢你前进的步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用许多年时间去学习一门外语的原因。如果你投入多年时间去学习却不去使用这门语言,就算是最简单的谈话你也无法完成。 一旦你决定使用正确的语言(目标语)来进行对话,任何状况下都不要动摇决心。不认识的词可以查词典,或者采用最简单的应急措施——用自己会的词来转述。也许你觉得用母语中你认为最确切的词来代替目标语会帮助推动谈话的进展,但这其实阻碍了语言学习的进步。 诀窍是要尽早下定决心。你可以从第一天便开始,只要你能够忍受较长的停顿和不断查找单词(可以请老师或其他说话人为你翻译,或拼读出陌生单词以供查阅,借此帮助你理解这些生词)。虽说是令人挫败的体验,但坚定的意志终将战胜困难,你不妨直面挑战。一旦行动起来,你会比预想的快得多地度过这个过程。 对方用你的母语回复该怎么办? 就算我是零起点的语言学习者,我也还是更喜欢对方用目标语来回应我,只是不时地需要他用我的母语来解释一些词,因为就算他尝试用目标语来解释,我也没有能力听懂。某些单个的词汇用母语表达也是可以接受的,又或者必要时也可以用母语说整个句子,但大部分时间你听到的应该是目标语。你需要养成用目标语思考的习惯,全程依赖翻译是没有帮助的。 如果你请了老师,就要坚定明确地说明你付钱是请他来说目标语的,而不是使用你的母语。老师需要始终使用目标语并且不断变换形式。如果我对老师说明了这些需求,而他长久以来总是不时切换回英语表达,那我就是在浪费钱,也就没有继续上课的必要了。正因为如此,在我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我会尝试几位不同的老师,排除掉最糟糕的,也就是没能全程(或至少99%的时间)使用目标语帮助我进步的老师。对我来说,好老师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来确保在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不得已才为之的终极手段。 与人进行语言交换学习的话,也要遵循一样的规则。在二三十分钟的母语交流过程中,你一直在帮助对方进行学习。轮到你的时候,他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你,并且确保不会切换成你的母语表达。如果他不能尽心竭力,那么你需要重新考虑他是否是进行语言交换的最佳人选。 网上有很多付费教师和语言交换学习拍档,所以你完全有权利货比三家,直到找到一位可以真正一起学习的人。在你用付出(金钱或者是你的教学)来进行交换的情况下,如果这个人不能保持使用目标语,那么他就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假如你遇见一位目标语使用者,你用目标语和他打招呼,或者说些其他内容希望开始一段交谈,而对方却用你的母语来应答时,不要感到失望。以我的经验来看,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在羞辱你的目标语水平或是拒绝帮助你。相反,他也许只是没有意识到你对待这场练习的严肃态度。如果你用目标语对他重申一下你对这门优美的语言有多感兴趣,对获得的帮助有多么心怀感激,哪怕只是两三分钟的练习,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对方原来很欣赏你的学习热情,并且愿意使用目标语来配合你。 要陌生人听语言初学者说很长时间话这种要求不免有点过分,在这种状况下请求对方与你进行2~5分钟的快速练习就好了。除非对方非常忙,否则对他来说,这并不是多么麻烦的事情。我发现在很多文化里,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学习者的热情,他们也愿意坚持使用目标语来配合,也许还会进一步提出再次约见,或者很高兴地与你交谈更长时间,而不仅限于你要求的几分钟。 如果对方有些勉强,不妨提供一些交换内容。除了报酬,你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谈话变得更加有趣: · 我游历过很多地方,人们常常会问我,在并不非常富裕的情况下究竟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我想说的内容是他们非常期待听到的,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大家除了聚精会神地听之外,还会怀着满腔热忱用他们的语言来帮助我。虽然我只是个初学者,交流奇慢无比而且错误百出,但是他们非常感兴趣,想多了解我如何找到更便宜的航班,如何为租住的公寓砍价以及如何发现更便宜的公寓的各种法子。 · 你也可以告诉母语不是英语的人怎样获得免费练习英语的机会,比如哪里可以找到当地的外籍人士,或者在哪些好网站可以遇到英语使用者并进行在线练习,或者告诉他们一些语言学习的小窍门……但是这些都要用目标语来完成。这样一来你会觉得,你不只是与他们进行了几分钟的英语练习,作为回报,你为他们提供的帮助更多。如果没有时间,或不愿意陪他们练习的话,你也可以指点他们接触可以一起快乐地进行英语交流的人。 · 最后,如果你来到一个国家,而当地人坚持使用你的母语和你交流,那么你非常有必要指出你是为了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长途跋涉的人,他坚持使用你的母语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谈话仍然没有结果,那么就直接选择与其他人进行交谈吧。 当我做出只说西班牙语这个彻底改变我日常生活(当时看来是这样)的艰难决定时,我失望地发现,常常和我在一起的那些西班牙人大多只是为了免费练习英语。在我坚持这一决定时我失去了一些朋友,但我也交到了一些新朋友,不只在西班牙,因为我已经可以和他们用西班牙语交流了。我很高兴,因为在别人坚持让我转换英语交流的时候我没有屈服,这是一个被千万次证实、卓有成效的正确决定。 杰克·斯帕罗法则:避免因迟疑而耗费时间 语言初学者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你可能会在刚开始学语言时的几次对话中因迟疑而耗费时间。如果你除了“嗯嗯啊啊”什么也说不出来而迫使交谈中止的话,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特别蠢笨。 这种状况会让你感到不安,然而对方也一样不安。这也是你的对话搭档会转而说你的母语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他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好意,让你不必因为自己的语塞而感到不安。 如果可能,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这种迟疑的发生。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记得曾经有人在youtube上就我的视频——我的第一次语言运用的尝试——写过一篇评论,告诉我应该“避免语塞”,可是真像评论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迟疑总是会发生的。我们需要这部分时间来整理思路,翻译想法,想起一些助记符号或是在嘴边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词,诸如此类。初学者的语速总是很慢,这是事实——他们会犹豫要不要说出自己会说的词。在早期阶段,没人能摆脱这种犹豫。 但犹豫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尴尬。我发现,如果变换一下犹豫的方式,就可以让局面不那么紧张,也不那么尴尬,并且让对方在交谈中感到舒适,这样一来,我们的谈话就能够顺畅地继续进行了。 一个行之有效的秘诀就是:在最初有些乏味的对话中加入一点戏剧效果,至少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是很有用的。我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加勒比海盗》时,杰克·斯帕罗船长的肢体语言异常丰富,即使不发一言也依然生动鲜活。这是个很有趣的做法,你可以借此来保持对方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说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i want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我想去超市)”,当你说到“i want to go to……(我想去……)”时忽然发现,这一刻“supermarket(超市)”对应的翻译在你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你需要点儿时间好好想想。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就是看着对方的眼睛,吸引他的全部注意,然后举起食指指向远方,并且面带沉思的表情凝望自己手指的方向。然后你会获得对方全部的注意力,这时你可以说自己想去机场、沙漠、月球的暗区、海底……因为你看起来已经万事俱备要开启一段探索了。只要稍加练习,你便可以把这些戏剧性的停顿变成一门艺术,并在交谈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起来,而与此同时,你的大脑将飞速运转以搜索之前考虑的内容,比如那个非常难记住的“supermarket(超市)”。 其实并非只有戏剧性一种选择。许多演说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停顿技巧,实际上这也确实让他们的演说更加有趣。你不必为了保持听众的注意力而滔滔不绝,但是记住一点,看到你紧张,对方也会跟着紧张。所以,保持愉快或者至少看起来很愉快不是好得多吗?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出现尴尬的停顿了。 碰杯法则:抛开害羞的想法 我记得在柏林的酒吧里遇见过一位德国女士,她用“我很害羞”这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她的语言学习没有成功。我告诉她我发现了一个完美的方法来克服害羞——碰杯法则。这激起了她的好奇心,她很想知道这个方法是怎么操作的,于是我带她走向了那些她想展开英语练习的对象——几位美国人,同时和她解释了运用这一先进社交法则的复杂性,她对此非常感兴趣。我告诉她“首先你需要把手臂抬高一点,调整血液在身体中各个部位的分配”,然后我抓住了她握着可乐杯的那只手的手腕,她仍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解释这个奇怪的方法,而此时我们已经走到那些美国人身后了,我顺势把她的手臂推向前,使她手中的杯子和其中一个美国人的杯子轻轻碰了一下,然后我就溜走了!那些美国人闻声转过身来看见一位迷人的女士,便期待她说些什么,于是她鼓起勇气说了声“hello……(你好)”,由此开始了一场愉快的交谈。两个小时后,这位女士告诉我她整晚都在和那些美国人练习英语,她为自己感到骄傲。 当然,我告诉她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克服害羞的特殊技巧,我的离开只是为了让她有时间迅速融入情景并主动开始与人交流。我所做的不过是替她动了动手部的肌肉,而当她站在一群说英语的人面前,已经来不及思考该怎样逃离时,除了展开交谈以外她没有其他选择。 所以,如果以后你有机会和当地人练习目标语,不妨考虑一下我的碰杯法则——唯一的秘诀就是要抛开“我很害羞”的想法,只要走近那个人跟他问好就是了。说到与陌生人交谈,你必须首当其冲走上前,然后才能提出问题。还记得我在上一章提到的那句话吗:“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当你和足够多的人交谈过,特别是和那些可以在目标语学习中激励你的人交谈过之后,你会领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 参与即理解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8 ——中国谚语 在语言学习的大计中,进步乃至成功的最佳方法是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其中。不要把语言学习局限于学习,重点在于使用目标语言。 如果你走向某人(又或是通过skype交谈),即使对话只能维持10秒钟,也是用仅有的一点知识储备完成了目标语的成功交流。下一次争取把它变成20秒,然后1分钟、5分钟甚至更久,并设法使交流的时间不断变长。 今天就开始说一门新语言吧,不要期盼那永远不会到来的、所谓的“准备好了”的一天。 · 在网络上、短语书上或者其他资源中找到一些例句并学会它们,只要基本的初次见面的介绍就可以。然后用前一章的建议去找人练习一下。 · 也许可以作个弊,把你还没来得及学会的词写在纸上,或者如果首次练习是通过网络的话,也可以把参考的文本资料打开放在一边,以供交谈中随时查阅。这没什么不妥,因为对方知道你正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 当你掌握了可以开始交谈的词汇和短语时,尝试用其他替换词来表达你的意思,不要吝惜你的想象力。 · 在口语会话过程中,即使有错误也坚持说下去,与其去参加旨在提升你“全方位能力”的语言教程,不如尽量针对口语会话能力展开相关的学习。 · 试试用两周时间学习世界语,那样,你就完全不用再担心许多繁杂的语言问题,比如一些例外用法、高深词汇、如何习惯发音特点并自然地运用这门新语言等。通常,这样的状态反而会让你在使用目标语时信心倍增。在lernu上有免费的世界语课程,在fi3m/esperanto上面有更多相关信息。 · 努力保持使用目标语进行交谈,尽量不要想太多,把不可避免的犹疑变得更加有趣。我喜欢《孤独星球》短语书的那句座右铭:“不要只是站在那,说点什么!”搜肠刮肚地组织语言也没关系,只要能说些什么就好。交流总是最重要的。 第6章 特定语言学习技巧 学习一门语言比你想象的更容易,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到目前为止,本书中的内容都可以应用到任何语言的学习中。多年以来,我和众多语言学习者的经历证实了我所提出的交际教学法确实行之有效。我甚至将“第一天即开口”的学习方式运用到了手语学习中(当然这个时候要改名为“第一天即动手比划”),并学会了用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即美式手语)进行交流。我还通过同样的方法学会了汉语、爱尔兰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许多其他语言。 话虽如此,但在学习某种特定语言时掌握一些技巧确实会带来额外的优势。在本章中,我将讨论这些优势以及如何把它们应用到你可能学习的语言中。传统意义上有些语言很难学,我尤其要鼓励那些正在学习这些语言的人。在列举每个语系和其中的某种特定语言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术语和概念,这将有助于你接下来的学习。 同源词 同源词不仅看起来、读起来与我们认识的词一样,它在目标语中的含义也和在我们母语中的含义相同。 不论学习哪种语言,你都会发现一些国际通用的词汇,虽然它们的读音各具地方特色。举例来说,“obama(奥巴马)”这个名字像大多数专有名称一样,在你看到的所有语言中都相同。不同语言中的品牌名称也极其相似,比如coca-cola(在汉语普通话中读作“可口可乐”,只有声调略有不同)。 也有的同源词的拼写并不完全一致,但并不需要太多联想你就可以猜到它的意思,比如英语里的“possession”和西班牙语里的“posesión”都是财产。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中国普通话其实把“pepsi(cola)”读作“百事(可乐)”。因此,与其认为某一类别的所有同源词都相似,不如将这些同源词规则作为指导,去寻找可能相似或相同的词,必要时你可以再确认一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不用去背这类单词,因为你已经认识它们,或者至少认识它们的近似形式了。唯一需要习惯的就是它们略为不同的读音,不过这样也有利于你熟悉特定语言的发音方式。多用几遍,你就能掌握这个单词了。 基本上,同源词就是一堆自由词汇的组合,它们的存在是你不可能真正“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原因之一。举个例子,sushi(寿司)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叫作“sushi”。在整个欧洲地区,“democracy(民主)”和“communism(共产主义)”的各个同源词与英语词汇读音都是如此相似,你想认不出它们还不太容易呢。 某些特定专业领域的同源词远比其他领域常见,比如与科技相关的领域。在意大利语中,你同样打开computer(电脑);在巴西葡萄牙语中,你同样移动mouse(鼠标);在俄语中,你连接到Интернет(它是“internet”的直译版,И代替i,н代替n,р代替r)上;而在日语中,你查看的是你的eメール(读作mē-ru,是日语中对电子邮件的表示);你用来上网的浏览器在土耳其语中也叫firefox;同样地,在索马里语中你依然使用microsoft windows;在他加禄语9中你使用apple;而在巴斯克语10中你用的依然是linux系统。 除了品牌名称之外,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其他语言中,一些同源词来自于特定地区的食物或其他文化遗产。发源于捷克语的robot(机器人)一词被用于很多其他语言,意大利的美食(pizza比萨,pasta意大利面,gnocchi汤团)也为很多地区所熟知。 在本书有限的篇幅中列举出特定语言中的所有同源词显然不太现实,但品牌名称、科技词汇甚至一些流行词(比如法语和德语中的“cool”一词)都更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的词汇。 学习一门语言时,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同源词(或者相近词)表。这些词表通常含有成百上千的例子。不论你在学习什么语言,都尽快去参考这些词表吧。在下一部分我将分享一些典型例子。 动词的变化形式 情态动词也称为“辅助动词”,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在表达某个意思时不用考虑太多不规则动词的语法。你可能还记得这个办法,在上一章中我们略有涉及。 动词变位指的是动词根据施动者的不同,所发生的形态上的改变。所以在英语中,“to be”结构可以表现为“i am”“you are”和“he/she/it is”三种形式。动词变位也会影响动词时态,以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i am”(现在时)变成了“i will be”(将来时)和“i was”(过去时)。如果英语中不存在变位,那么这些“am”“are”“is”“will be”和“was”就都要被“be”取代了(有些亚洲语言就是这样,比如中文)。 英语学习者们很幸运,因为很多时候英语中的动词变位比较简单。在现在时中,通常在动词后面加一个s就可以了(比如“i eat”和“he eats”,“i jog”和“he jogs”)。可惜大多数欧洲语言并不是这样的。举例来说,西班牙语中的contar(“to tell”,讲)会变成cuento(“i tell”,我讲),contamos(“we tell”,我们讲)和contaste(“you told”,你讲过),它们看起来可不太相像。这样的动词变位在西班牙语中算是比较规范的,习惯这些元音变化也比你想象得容易。然而如果你是一个零基础的初学者,这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速度。 这就是我推荐大家使用辅助动词的原因。你只需要记住几个动词变位,并把动词原形放在辅助动词后面就可以了。不要说“i will tell”(我将要讲),因为这样你就必须考虑动词的将来时态,你可以说“i want to tell”(我想要讲),这一点我在第五章已经讲过。在西班牙语中,你只需记住“i want”(我想要)就是“quiero”,这样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quiero contar”(我要讲)。同理,你也可以把“tell”(讲)替换成别的动词。 无论学习任何语言,我都建议你先从下列情态动词学起: 因为作为初学者,我的对话通常都是一对一进行的,所以我首先要学习的是“i”(我)和“you”(你)的词形变化。在此之后,我开始使用“we”(我们),再之后是“he/she/it”(他/她/它)和“them”(ta们)。而且通常情况下,“he/she/it”后接的动词形式,又称第三人称单数,在很多语言中都采用相同的变化形式。 很多语言都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人称代词。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为了简化它,我建议你重点学习正式的称呼,而忽略掉更显亲切的非正式用法,至少在一开始要这样做。在很多国家,用正式的形式称呼好朋友或者年轻人虽然有点怪怪的,但如果你要跟陌生人交流,最好用正式的称呼。当你能相对自如地掌握这门语言时再学习非正式的称呼,并试着在两种形式之间正确转换。 罗曼语族 让我们从罗曼语族开始吧!罗曼语族包括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同时还有罗马尼亚语、加泰罗尼亚语、加利西亚语、撒丁语、科西嘉语和很多其他语言)。这些语言都是由罗马帝国时期通用的通俗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它们彼此之间都有大量的同源词,不过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是它们与英语的同源词。 要知道,虽然英语不是罗曼语族的一员,但英国早在公元1066年就被诺曼人占领。那之后的几百年,诺曼法语一直是英国贵族和皇室用语。这意味着大量的诺曼法语单词融入了英语,其中的大部分与今天的法语和其他罗曼语言类似。 掌握这类语言的技巧是明白该使用哪些单词。如果你知道英语在什么情况下“借用”了这些单词,这个技巧就很容易掌握了。 贵族倾向于使用正式词汇,英语中的正式词汇也与法语更相似。所以在说这些罗曼语言中的任何一种时,想一想在英语中那个单词有什么正式的同义词——在你的目标语中很可能有个一模一样的词。举个例子,假设有人在敲你家的房门,你会让他“come in”(进来),或者你会说“enter”(请进)。在法语中这个词写作“entrer”,在西班牙语中写作“entrar”。如果你想同别人分享一些想法,你会说出你的“point of view(观点)”,或分享你的“opinion(看法)”,或告诉这个人你的“perspective(观点)”。意大利语中这个单词是“opinione”,葡萄牙语中则是“perspectiva”,即使是法语的“point de vue”也不算差得太远。如果你带着一个人游览城市,那么你就是他的“guide(导游)”,这个词的法语版本也写作“guide”。词汇学习可以很“easy(简单)”,不过用“simple”(这个词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都写作“simple”)一词更好。 与“come in”“thoughts”和“easy”比起来,在正式的英语场合(比如工作面试或辩论时)我更偏向使用“enter”“opinion”和“simple”这些词汇,但我绝不会在聚会上使用,因为这样就显得有点做作了。然而在罗曼语族中,这些词汇都是普遍使用的。经过一些练习,你能够在头脑中重组一句话并找到相应的替代词,很多情况下这样做都能给你带来很大优势。 更具体地说,有着同种特定后缀的单词更可能是同源词。比如说英语中以“-tion”结尾的单词很有可能在法语中找到同源词,虽然读音是法语的。在西班牙语中,词尾变成了“-ción”;在意大利语中它变成了“-zione”;在葡萄牙语中则是“-o”。类似的词有很多:action, 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destruction, fiction, frustration, information, inspiration, invention, invitation, nation, option, perfection, population, protection, solution, tradition,等等。 这样的后缀还有“-tude”(gratitude, magnitude),“-sion”(explosion, expression),“-ment”(encouragement, segment),“-age”(garage, camouflage)等等。的确,有时候你会找到含义稍有不同或相差甚远的“假朋友”,但总的来说,依靠上述技巧可以使你的词汇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除了这些可以辨识的单词和后缀,有一类基于诺曼语的词汇也与形态近似的英语单词有联系。尽管它们的拼写稍有不同,但学起来较为容易。从“communication”(交流)一词中,我们能得出法语词汇“communiquer”(“to communicate”交流,动词)。从“information”(信息)中我们能得出西班牙语词汇“informar”(“to inform”通知,动词,它的使用频率比它的英语同源词更高)。从“encouragement”(鼓励)中我们能得出意大利语词汇“incoraggiamento”(鼓励,名词)以及“incoraggiare”(“to encourage”鼓励,动词)。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非常简单,因为它是一门音形一致的语言(在所有情境中每个字母都只有一个读音,少数例外情况包括ch, ll,以及g和q后面的u)。从词性(性别,“性数格”中的“性”)的记忆方面来说,它也是一门较为简单的语言,阴性词通常以a结尾,而阳性词通常以o结尾。例外的情况(比如el problema中的-ma其实是阳性)在大多数语言课程中都有涉及。如果不确定的话,直接使用阳性形式就好,这样的错误并不妨碍交流。 西班牙语有一个稍显棘手的特点就是它复杂的动词变化体系。它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么难,因为它的变化模式极易辨认(举例来说,o在音节重读时可能变为ue)。然而在习惯词形变化之前,学习者最好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后接动词的原形,以降低错误率,增强信心。同时你也要知道,时不时地犯几个小错是可以接受的。 下面的表格中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西语情态动词。注意,在这里所示的“he/she/it/you”的礼貌用法后加上一个“s”就能得到“you”的非正式用法,或者你可以加上“n”得到“they”的动词形式。记住如果词尾没有除“s”和“n”以外的重音或辅音,那么往往要重读倒数第二个音节,所以“puedo”中重读“ue”,而“podemos”中则重读“e”。 动词的将来时态可以通过“go to”形式表示,很多情况下也可以用动词的将来形式表达相近的意思。 更多学习西班牙语的小窍门请参考fi3m/spanish。 法语 对一个会英语的人来说,法语的书面形式无比亲切,因为很多同源单词的拼写与英文单词一模一样,而法语中这样的单词比任何其他语言都要多。不同于我之前介绍的一些同源词例子,法语并未从英语中借词,反而是英语向法语借了不少词。 单词之间的连音以及它们在句中的拼读方法确实需要花点时间适应。在les arbres(树)一词中,第一个s读作z,但在les pommes(苹果)中就并非如此。多亏了对话语境,就算你搞错了发音,知道你还处在学习阶段的人也能理解你的意思。法语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它遵循着比英语严格得多的音形一致规则。因此,一旦你熟悉了这个体系,就会发现它非常可靠。 记忆一个法语单词是阳性还是阴性可能看起来很难,但是单词的词尾往往遵循着明确的模式: · 总的来说,以辅音(除n, s,t和x以外)结尾的单词几乎都是阳性词,比如franc(法郎),lac(湖泊),bord(船边,边缘),pied(脚,立足点),shampooing(洗头,洗发水),detail(细节,详情),travail(工作,劳动),soleil(太阳)。 · 以-aison,-sion,-tion,-xion结尾的单词几乎全是阴性词,比如liaison(连音),maison(住宅),raison(理智),décision(裁定,决定),tension(紧张,压力),vision(视力),connexion(连接)。 · 如果一个单词以e结尾,那它更可能是阴性,比如faade(建筑物正面),salade(沙拉),ambulance(救护车),thèse(论文,论题),fontaine(泉)。 · 一些特例包括以-isme(tourisme游览),-ède、-ège、-ème(problème问题,poème诗,système体系),和-age(courage勇气,garage车库,message消息,voyage旅行)结尾的单词。 这个列表能帮助你在大多数情况下猜测词性,在将它熟练掌握之后,我建议你不要太过在意它。我保证,即使你把“la table blanche”(那张白色的桌子)说成了“le table blanc”,法语使用者也能很好地理解你。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并不阻碍交流,反而是在法语学习的后期,你更应该着力于改正这些错误,以说出正确的句子。 其次,法语中的动词变位可能很难熟练掌握,但与其他罗曼语族的语言不同,法语句子通常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对初学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动词变位是否正确并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总能知道句子在指代谁。 另一种方法是少学几个动词变位,因为“on”(英语中的“one”,一个人)经常被用来替代“nous”(英语中的“we”,我们)。此外,“vous”(敬语,您)的单数变位与其复数形式的变位相同,而大多数情况下“tu”(you,非敬语,你)的单数变位与“je”(i,我)的变位相同,个别情况会在单词词尾加一个s,比如“je mange(我吃)”和“tu manges(你吃)”,这个s是不发音的。 如下面的例子所示,除去拼写不同,动词第一组和第二组变位的读音基本完全一样(peux/peut, veux/veut)。在前三个例子中“tu”的动词变位与“je”的动词变位一致(peux, veux和dois)。 表示动词的将来时态也很容易,可以用“go to”(这里的英语指意图,而非动作)。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用动词的将来时变位替代它,表示相近的意思。 更多关于法语的信息请参考fi3m/french。 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也是一门音形一致的语言,尽管有几个字母组合的发音需要花一点时间来适应,比如ci、ce和gl。和西班牙语一样,意大利语中的阴性单词大多以a结尾,而阳性单词大多以o结尾。同样的,少数特例在大多语言课程中都有涉及。 和其他语言一样,学会一些情态动词能使你更容易造出完整的句子。 在这些情态动词后面加上动词原形,比如“voglio trovare”就是“i want to find”(我想找)。如果想在讨论中涉及将来时态,就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形态加上时间,比如“domani”(明天)。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正确的意大利语表达形式。 更多学习意大利语的小窍门请参考fi3m/italian. 葡萄牙语 葡萄牙语也非常的音形一致,并且在名词阴阳性上和西班牙语相近。 幸运的是,你只需要学会三个动词变位就能应付所有的情况(至少在大多数巴西葡萄牙语方言中是这样的),因为第三人称包括了“他/她”,“你”和“我们”。第三人称用“a gente”表示,类似于法语中的“on”(“one”,一个人)。在使用这种形式的时候,最好将“a gente”放在动词变位之前,比如这样:a gente pode(某人可以做)。 下面的动词变位值得一学: 日耳曼语族 在英国附近的很多国家,人们都讲日耳曼语,这类语言和英语同属一个语系。就其本身而言,英语和德语、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瑞典语以及南非语有很多共通之处。 然而跟英语不同,这些语言都有着很明显的音形一致的特点,它们的拼写和拼读规则是一致的(除去那些从英语中借来的词——这些词比你想得更常见)。这些规则可能跟你的习惯有出入,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们,你基本上可以按照其拼写、拼读出任何单词。 德语和英语零零碎碎的共同点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对掌握英语的人,特别是那些读过莎士比亚的人来说,德语语法也有种奇异的熟悉感。今天英语中的“you”(你)既是单数又是复数,可谓包罗万象,但几百年前英语中的“you”只代表复数形式。“thou”(你,单数,主格)的读音与今天德语和挪威语中的“du”差得并不太远,“thine”(你的,物主代词)则和德语中的“dein”近似,从“thee”(你,宾格)我们得出“dich”。甚至动词变位也遵循相同的模式,“thou hast(你有)”变成了“du hast”。记住这些,你就对德语的动词变位更熟悉一点了。 这些日耳曼语族的语言更容易理解的地方还在于它们的常用词汇。 依照惯例,不论学习什么语言,你都要先找到一张同源词汇表。在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中,“apple(苹果)”分别写作“apfel/appel/apple”,“foot”(脚)分别写作“fu/voet/fot”,“book(书)”分别写作“buch/boek/bok”(在后两个例子中,荷兰语中的oe与英语中的oo读音相同),三种语言中的“arm(手臂)”和“april(四月)”都和英语相同,类似的例子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与学习罗曼语族语言相反的方法学习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之前在罗曼语部分,我曾提到要从英语中更加正式的词汇出发寻找同源词,但对于日耳曼语族来说,我们要寻找不那么正式的单词——然而这并不等于寻找俚语,这些词应该更接近古英语。因此,法语中的“entrer”和西班牙语中的“entrar”都与英语的“enter(进来)”同源,英语的“come in”在德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法,即“(her)einkommen”。如果你不用“consider(想,考虑)”而用“think(about)”,你会发现“denken”就是德语和荷兰语中的“think”。总的来说,指代身体部位、动物和工具的词汇更有可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 日耳曼语族语言比其他语言更有可能从英语中借词,从任何同源词列表中你都能看出这一点。 比如,在德语中,“flat rate(统一费率)”多用于手机合约。同样的词还有“interview”(在电视或名人访谈的语境中使用),“cool”(是了不起的意思,与低温无关),“jeans(牛仔裤)”,“jetlag(时差反应)”,“job(工作)”,“musical(音乐剧)”,“party(聚会)”,“sandwich(三明治)”,“scanner(扫描仪)”,“toast(烤面包)”,“top ten(前十)”,“unfair(不公平)”,“website(网页)”,等等。如果某个德语词汇与科技或流行趋势有关,也许可以用英文代替,不过你最好通过同源词表确认一下。 日耳曼语族也和英语一样,会从其他语言中借词,例如,德语中有restaurant(餐馆),charme(魅力),cousin(堂/表兄弟),dessert(甜点),hotel(宾馆),omelette(煎鸡蛋),prinz(王子),tourist(游客),zigarette(香烟)以及很多单词来自于法语。这些单词尽管拼写稍有不同,但都极易辨认,同样的借词在荷兰语和挪威语中也存在。 德语 德语的名词有三种词性(阳性、阴性还有中性),乍一看这三种词性似乎完全是随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词义对词性的影响并不大(除了与该词性有关的人或者动物),但你需要对词尾稍加留意。同时要记住,词性属于名词,而非该名词指代的事物。举例来说: · 以-ant,-ast,-ich,-ig,-ismus,-ling,-or,-us结尾的单词为阳性词。 · 以-a,-anz,-ei,-enz,-heit,-ie,-ik,-in,-keit,-schaft,-sion,-sis,-tion,-tt,-ung,-ur结尾的单词为阴性词。 · 以-chen,-icht,-il,-it,-lein,-ma,-ment,-tel,-tum,-um结尾的单词为中性词。 · 除此之外,以-el,-er,-en结尾的词多为阳性词,以-t或-e结尾的词多为阴性词,而带有ge-前缀的词多为中性词。 这个列表看起来可能很吓人,不过就背诵而言,它已经足够简短,并且覆盖了你可能接触到的大部分词汇。这样一来,你一见到或听到名词,就能大致判断出它们的词性。这比分别记住每个单词的词性简单多了。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和列表中并未涉及的单词,但每当你不确定一个词的词性时,放手去猜就好。你有三分之一的几率猜对,即使猜错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就像之前提到的,即使你把“das auto(汽车)”说成“der auto”11,德国人也能听懂。你可以先学习一段时间再去修正词性错误,不过要记住之前所举的例子,这样,你在学习词性时的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 德语语法也有点令人望而生畏,语法书中有很多像“nominative”(主格,第一格),“genitive”(属格,第二格),“dative”(与格,第三格)和“accusative”(宾格,第四格)的术语。但我发现,学习句子并且观察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让语法学习变得简单了很多。举例来说,一些特定单词总是跟在特定的介词之后。 这些格可以与英语中“i”和“me”,以及“he”和“him”的区别相类比。其中一个用做主语(英语中是i,在德语中是“ich”),另一个用作宾语(英语中是me,在德语中是“mich”)。德语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格(mir,从格)用于特定情况。不过我发现,在我刚开始说德语的时候,即使混淆了这些格,人们也不会误解我的意思。 德语的动词变位比英语的难一些,但还是比罗曼语族的变位简单。几乎任何情况下“ich”(我)后面的动词都以-e结尾,“du”(你)后面的单词都以-st结尾,ta后面的动词以-t结尾,我们、ta们后面的动词则以-en结尾。即便如此,为了让你的句子有更多变化,先学习情态动词还是很有用的。情态动词一共有六个(dürfen, mgen, sollen, knnen, müssen, wollen),它们都是不规则动词。通过首先学习下列几个词,我受益匪浅: 在每条的第一种形式后加-st,就能得到“du”(you,你)的非正式形式。如果单词结尾已经有s,那么只需加上-t。 斯拉夫语族 我得承认自己还没有掌握斯拉夫语族,但我的捷克语能达到会话水平。我也尝试学过其他斯拉夫语言,比如波兰语,也懂一点基础的俄语。下面要说的一些小窍门可能也适用于其他斯拉夫语言,比如斯洛伐克语、乌克兰语和克罗地亚语。 当你学这些语言的时候,语法可能会令你望而却步。每种语言都饱含许多语法规则,似乎每个词都有五六个变体,如果算上复数的话,每个词甚至有十二个、十四个变体。 当然,这些变体通常都是一些固定的词尾变化。不用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只要多接触具体的语言就能适应这些变化。作为初学者,我通常都是从使用这些词的原形(主格)开始学,别人也能听懂我讲的话,然后我再慢慢将学习拓展到这些词的其他形式。无论学习哪种语言,和别人练习对话时犯点错误都没关系,他们不会介意这些。 我们会很容易忽视这些语言简单的一面,比如它们都具有很明显的音形一致的特点,它们的拼写和拼读规则是一致的(英语却恰恰相反,像though、through、plough、dough、cough这样音形不一致的词汇有很多)。只要看到一个词,无论是拉丁字母形式的,还是像俄语那样的斯拉夫字母形式的,你都能准确读出它,反之亦然。 与罗曼语言和日耳曼语言不同,斯拉夫语言里并没有许多和英语相似的词汇,但是斯拉夫语言的构词法非常严谨、一致。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前置词、前缀和词根来掌握很多新词汇。 例如,捷克语里有四个前缀,“v”“vy”“od”和“za”,意思各不相同。如果把这四个前缀加到词根(词的主要部分)前面——比如动词“chodit”(去),它的词根就是“chod”——就会得到其他几个词汇。“v”本身和作为前缀时都是“里面”的意思,加上词根后我们可以得到“vchod”,意为“入口”。“v/vy”本身不是词汇,意为“外面”,和前一个前缀意义正相反,加上词根后得到“vchod”,意为“出口”。“od”意为“从”,加上词根后得到的“odchod”(“从去”)是什么意思呢?意为“离开”。 这种构词法也并不总是很严谨,但你可以编个小故事来记住词的意思。比如“záchod”是“厕所”的意思。“za”作为前缀是“在后面”或者“离开”的意思,所以我想象自己以去洗手间为借口“离开”。 最后,你只要大略明白了一些词缀的意思,比如do, na, nad(e),ne, o(b),od(e),pa, po, popo, pod, pro, pe, ped, pi, roz, s(e),spolu, u,v(e),vy, vz, z和za,就等于学会了很多的词汇,掌握了它们的意思。虽然这些都是捷克语的例子,但你会发现其他斯拉夫语也是如此。 下面的这个动词“chtít”(想要)在造句时十分有用,可以使用它的原形。 你也可以通过在条件式前加“chtl”,用这个动词和条件式动词变化规则一起来表达“愿意”,这样你就可以得到:bych(我愿意)、bys(你愿意)、by(他/她/它愿意)、bychom(我们愿意)、byste(你们愿意)、by(他们/她们/它们愿意)。这种条件式后面可以跟任何动词的原形,将句子变为条件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你简化句子。 还有一些情态动词的词形变化也值得一学,比如moct(能够)、umt(知道怎样)、muset(必须)、smt(被允许)和mít(不得不)。 阿拉伯语 在埃及阿拉伯语会话水平达到了b1水平后,我会推荐那些以阿拉伯语口语为学习重点的人,根据自己想去的国家选择学习一种具体的阿拉伯方言。 大多数课程所教授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odern standard arabie,简称msa),对于目标是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的学习者来说很重要。但是学习各个国家的方言,对于在当地街市上和别人对话,理解大部分的阿拉伯电影以及电视节目而言很有用,而且方言很容易学。 虽然msa有用,但其语法比任何一种方言都更复杂,作为初学者,你的进步会很缓慢。但是如果你先熟悉了语言,再去梳理语法就简单多了。 例如,在埃及阿拉伯语中,“房子”这个词在“房子在这里”“我把它放在房子里”“我喜欢这房子”这样的句子中都是用“bayt”。但是由于时态不同,它在msa中有“baytu”“bayta”“bayti”几种形式。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就可以像我前几章说的那样,针对一种方言去找人作老师或者语言搭档,或者找一本这种方言的词汇书在对话时翻看。一旦你的方言会话水平达到令你信心十足的程度,你就可以再回头去学msa。 说到情态动词,阿拉伯语和前面的语言不太一样,并没有什么窍门,因为在这种语言里,第二位出现的动词也要随着人称的不同改变形式。事实上,虽然和我们所知的其他语言不同,但阿拉伯语的动词形式变化十分直接和严谨。 和当地的母语使用者练习几次之后,我觉得阿拉伯语的动词变化也并不是很难,哪怕是新的音标体系也不是很难,这正是我下文要说的内容。 表音语言 一种语言如果不使用常用的(英语)字母系统来书写,感觉很难学会。但是,像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希腊语、泰语和其他类似语言那样使用基本音标的话,我们只要学一套与特定发音相对应的字符就可以了。这样,你就可以流畅地读出所学的语言,跟读西欧语系的语言一样。 由于很多语言和英语在书写上很相似(许多欧洲语言都如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偏向于用英语里的方式去读每个外语生词。这就是我们经常发音错误的原因。所以我们学习表音语言(即语言中的字母都有固定发音的语言)的时候不会有困难,因为我们是从零开始、不带喜恶地学习每个新的发音。 学任何语言,我都建议用上一点联想(尽量画面感强)。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并且也会在学语言音标时带上想象了。 例如,下面的符号是泰语里的“ah”音的字符:这个符号和欧洲语言里的a完全不一样,但是在学习泰语过程中碰见这个符号时,语言大师stu jay raj建议我想象一个男人靠着树小解,这符号的形状正符合此情景,而这个男人也会发出放松的声音“aaaaah”。这样极具画面感的故事既容易记住,又形象地诠释了字母。我一般都用这样形象、生动的想象来记忆单词。 接下来的这个阿拉伯语字母发的是“b”的音:这次的联想并不复杂,我只需要记住那个点是在曲线的下面就可以了(英语的“下面”是“below”,“below”正好发“b”的音),任务轻松完成。 同样地,发“t”音,因为曲线上有两个点(“两个”在英语里是“two”);而发“th”音因为曲线上有三个点(“三个”在英语里是“three”)。但是,一些符号需要你多联想一下,比如这个字母让我联想到一只老鼠,尾巴耷拉下来或者连接其他字母,因为这个字母发“m”的音(英语里“老鼠”读成“mouse”)。你需要找个下午,静静地坐下来,将所学新语言的字母表放在面前,在脑子里搜刮出一些能帮助你记住它们的联想。可能学习一遍字母表得花几个小时,但是这段时间物有所值。一开始读所学语言时,你需要从脑子里调出这些联想作为辅助,当然这会拖慢你的速度,但你会逐渐适应,最终很快就能读出任意字符。到那时,你就可以抛开这些联想,就好像学会了骑车之后我们会卸下辅助轮一样。 你可以去memrise看看,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多种语言字母的联想故事,十分有助于学习。 声调语言 谈到泰语、汉语普通话、粤语、越南语等,很多人马上会说他们肯定学不会,因为语调给这些语言大幅增加了难度。很多人声称他们不能准确分辨音调,没有办法学习这些语言。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就算一个人说自己连音乐里的音调都分辨不出,他也还是能理解母语里的韵律和语调的。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里也存在声调,声调的变化更多地用来表示词句意思上的细微差别,而不是改变一个词的核心意思(虽然这一点也是有可能的)。我们都能够说出“oh?”(疑问语气,表示对更多细节的好奇,声调由低到高)和“oh……”(失望的语气,听到了一些消息而心情低落,声调短且有点低沉)。这两种发音决定了大家怎样理解这个词。 当然,想要把声调纳入学习并应用它们去传达不同的意思,需要很多的练习。我们需要和母语使用者对话,认真地对话,当听到他发出某个词的声调时,我们也要慢慢重复几次,这样我们才能逐渐适应声调。只要努力练习,你就会比别人更快掌握它,声调就会变成你的一种习惯。 虽然不同的声调对应着不同的词意,但在语境的帮助下,即便我没有念对声调,别人也仍然会理解我的意思。虽然我会用错几个词的声调,但只要我说得多,交代的背景信息足够多,听众就能根据更多的信息猜出我想表达的意思。 在中国台湾时,虽然我需要花几周来积累信心,但我要求自己在房间外面只说汉语,点餐、问路都用汉语,那些没怎么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的本地人都听懂了我的意思。他们根据句子里的部分词就能猜出我要说什么,包括猜到我想说的声调。就好像如果我问你“去头书馆的绿怎么走”,虽然发音都不对,但很可能表示“去图书馆的路怎么走”,尤其是当我们谈了其他和图书馆相关的事情时。 语言学习和做其他一切事情一样,态度是关键。与其抱怨声调如何难学,不如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汉语的头几个星期,我并没有要求自己一下子了解汉语的方方面面,相反,我集中精力一直钻研声调。这样的安排使得我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并运用声调。 你们在第3章看到过“mù biāo”的例子,我是怎么学会声调语言里的词汇的呢?我展开联想,根据每个声调的特点,我想象着向下落、笔直地走、反弹、飞起来这些动作。有人用色彩来建立与声调之间的联系,我自己也曾经尝试过唱出句子和录视频观察进步两种方法。虽然需要下点功夫,但也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学。 声调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几周能够掌握,而是你能否足够努力地练好它,让别人能理解你话语的意思。随着练习的继续,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说汉语的人持续练习,你会知道声调没有你想得那么难。 汉语 在所有语言里,汉语的难度是出了名的,很多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他们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因为看见过汉字。在汉字里,每个词都会由一个新的复杂字符来表示,的确很难。 不过不要害怕。首先,我们要记住,汉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内含多种不同的方言和不同的书写体系,但如果你的重点是口语的话,你可以将学习目标具体定为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 学习汉语时,我决定先把阅读放到一边,集中学习口语。现实一点说,达到汉语的日常会话水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当我有了信心和别人说汉语时,再回头去提升阅读技能。这时,由于我了解了汉语的基本结构,更加准确地掌握了词意,我觉得阅读的学习也变得更简单了。 有了基础之后,再去学生词时,你会发现汉语比很多欧洲语言都要严谨。例如,“jiǎn zhèn qì”这个词的汉语意思是“减震器”。起初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词很难,但如果有点儿汉语基础知识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个词很容易拆解:“jiǎn”意为“减少”(“jiǎn féi”表示“减肥”,“jiǎn jià”表示“减价”),“qì”意为“器具”或者“设备”。哪怕你不知道“zhèn”的意思是“震动”,你仍然可以推测出这是一种可以减低什么的器具,已经很贴近词意了。 总的说来,当你这样去拆解一个词的时候,生词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读汉语时,你可能会觉得有那么多的汉字需要去处理,但是要记住,常用的汉字只有那么多,如果你可以掌握500个汉字,那么你能读懂80%的内容,当然包括路标和菜谱。当我们侧重口语学习时,再加上一点联想,就可以进步得很快。 在学习阅读的时候,我采用关键字记忆法来学习词汇。对于一些简单的汉字,这种方法很管用。例如,“大”这个字看起来像是一个人展开四肢来形容一个东西很大。但是对于复杂的汉字,我们需要多一些基础知识。一种方式是学习一些偏旁部首(汉字的组成部分),根据它们来了解字的意思。有些字的偏旁部首的意思很合理,比如“家”这个字(意为“家庭”)是由“猪”(豕,部首)在“房顶”(宀,偏旁)下面组成的,在古代,中国人的家里的确会养动物的。 有一些字的偏旁部首看上去和意思不是很相关,需要联想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市面上有很多书都系统地介绍汉字,讲解它们的意义的成因。看这些书时,注意不要从开头翻到结尾,而是要先具体关注最近遇到的某个字。 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十分渴望知道菜单的含义,为此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很多表示蔬菜的字都有共同的部首,位于整个字的上部,标示着这个词是蔬菜或者植物,例如“菠菜”“葱”“番茄”“红薯”“茄子”“莴苣”,等等。 你能看见每个字上面那个像栅栏一样的部首吗?汉字的构成并不是随机的,反而很统一、很规则,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学会汉字。 日语 日语是另一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语言,但不要让那些总是唱反调的人影响你。和许多语言一样,日语也有很多方面其实更方便我们学习。许多西方人都顺利学会了日语,所以,只要够努力,你也一样可以。 学日语最让人头疼的部分是学习汉字(日语里的中文汉字)。但幸运的是,学汉语汉字的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日语的汉字学习。你每天可能会遇到的汉字只是所有汉字中的一小部分。理解日语维基百科内容的50%,你只需要200个左右的汉字;而想要理解75%,你也只需要不到500个汉字。 日语有三种音标系统: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所以,即使你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也可以开始读日语。很多日语学习材料都是用罗马字编写的(就是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日语读音),而绝大部分的儿童书籍都是用平假名写的,还有许多熟悉的外来词是以片假名的形式存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只要一个周末就可以学会。如果你要寻找学习材料和儿童书籍以外的读物,许多“manga”(漫画)和nhk新闻平台这样的新闻网站上都在汉字旁边配有小号的平假名作为阅读提示。这样,无论你的汉字水平如何,都可以读日语。 日语的发音比较简单。日语里含有的音相对较少,所有的日语发音都可以在罗曼语族的发音中找到,而且你会高兴地发现,日语的发音和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符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符号的发音都固定不变。例如,日语的发音e(在平假名里写作“え”,在片假名里写作“エ”)不论在哪个词里都发这个音,相反,英语字母e的发音就很多变,在“bet”“beer”“alert”“here”“there”等词中都发不一样的音。 更有利的一点是,日语并不是声调语言,所以我们不用像学汉语那样记忆每个不同的音节的声调。但日语的确有高低音的区别(比如“hashi”的两个音节,从高往低发音就是“筷子”的意思,从低往高发音就是“桥梁”的意思)。但这样的区别不太常见,而且语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指代。更不用提,如果我们学会了汉字,就更不存在歧义的问题了。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学日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日语中大量的英语外来词。如果表达有障碍,你可以试试用日语的发音来读出英语的单词,大家可能马上就听懂了。 当然,学日语也存在许多困难的部分,但是和做其他事一样,多练习就会适应。我们要多使用日语,保持斗志,让自己时刻不忘学习。 爱尔兰语(盖尔语) 我的祖国的语言——爱尔兰语,当然也是值得一提的语言!注意,爱尔兰语(irish)或者盖尔语(gaeilge)是爱尔兰的凯尔特语言的标准名称,不要和苏格兰的盖尔语(gaelic)相混淆。我们爱尔兰人的英语方言被称为爱尔兰英语(hiberno english或者irish englsih),不是爱尔兰语。 上学时,我想到爱尔兰语就头疼,不光是因为这种语言的复杂语法,更多的是因为学校的灌输式教学法(最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事实上,爱尔兰语很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和其他的欧洲语言不同,爱尔兰语只有11个不规则动词(其他的语言都有上百个,甚至上千个不规则动词)。 大家不喜欢爱尔兰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种语言没有办法练习。但事实上,爱尔兰语是欧盟的官方语言,网上有很多免费的爱尔兰语电台、电视节目。你可以一整天都把自己沉浸在爱尔兰语中,观看各种节目。网上也有讨论小组,而且如果你去爱尔兰,会发现在爱尔兰语区居住着几千人,他们每天都使用爱尔兰语。 爱尔兰语的语音系统比较难,但是很规则。凯尔特语族里,一个词语的开头部分会发生改变,而在英语里,一个词的中间部分会发生改变(“man”变成“men”)或者结尾发生改变(“pen”变成“pens”)。如果你换掉了一个词的首字母,这个词就会变得不太容易识别。因此,爱尔兰语会用“双字母”组合来表示不同的音。“狗”是“madra”,“我的”是“mo”,但“我的狗”是“mo mhadra”,其中的“mh”发“w”的音。这个有趣的语法现象可能需要我们适应一下,尽管这样,爱尔兰语也比英语的拼写和发音规则多了,而且这种语法使得爱尔兰语的发音和韵律都更美。 虽然发音发生了改变,但单词的首字母在变形后得以保留,也方便我们在字典中查到这个词。例如,在“i gcrann”(在树上)里,“c”不发音,但是对于辨认出原来的单词“crann”很有帮助,如果你需要查这个词的话。我认为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爱尔兰语的优秀课程通常只需要一两节就可以讲完音标。 除了个别单词外,学单词在爱尔兰语里十分直接。认出了单词的开头和结尾,你就可以推测出词意。“天文学”是“réalteolaíocht”(“réalta”意为“星星”,“eolas”意为“知识”或者“信息”,“íocht”是像“-y”“-ity”等一样的后缀,或者更笼统地说,后一部分“eolaíocht”是“科学”的意思,所以整个词是“星星的科学”)。有时候,我们用简单的方式区分单词,例如“出口”就是“bealach amach”(“出”+“口”)。 手语 我最喜欢的语言之一就是美国手语(asl)。每个国家的手语都不一样,英国手语(british sign language,即bsl)就和美国手语很不同,而asl从法国手语(langue des signes franaise,即lsf)中获得了很多灵感。 从感觉上来说,美国手语是最自然的语言,让一个人可以完全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想法,有时我觉得用手语比用口语和书面语更有效率。 我觉得学习手语最令人高兴的是,在很好地掌握了字母之后(既能够辨认也能够比划),初学者不需要字典,也不需要回头去查口语书,遇到不认识的手势时,你可以要求对方用指语拼写这个单词,当你有什么手势不会比划时,也可以拼写出这个单词。手语就好在这里,尽管需要指语拼写,但你还在进行手语交流。 手语是很规则的语言,手势体现的是一种身体姿势、一种形状、一个动作或者改编自一个字母,意思显而易见。因此,如果你碰见不会的手势,完全可以靠猜测来填补话语的空白。 说到手语练习,我之前给的建议要换个说法(“第一天即开口说”要改成“第一天即动手比划”),但前面写过的很多窍门都适用于手语学习。一开始,我们就需要多和手语使用者们接触,比如听力有障碍的人或者手语老师们,逐渐适应使用手语和别人真正地交流。不需要住在听力障碍人群的社区周围(例如华盛顿首府的高立德大学、德克萨斯奥斯汀的德州聋人学校等地),因为你可以通过skype学习啊!如果一定要去什么地方的话,就上网去用skype和google+,用智能手机,用其他相似的视频聊天平台,因为它们仿佛就是为了手语练习而设的——还有比手语更依赖视觉的语言吗?最后,在youtube上有数不清的内容精彩的手语视频播客。 其他语言 我希望你此时已经理解了本书的大意——学语言就是要开口说。无论你学习何种语言,我都希望这一章可以给你鼓励,并告诉你怎样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所学语言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以帮助你尽快使用这门语言。 语言的数量很多,我无法在一章里都涵盖,但我希望以上的例子能够帮到所有人。如果上面没有你正在学的语言,不要担心,我已经为你写下了一些鼓励性的建议,或者用母语使用者的访问留言给出了总结,你可以在fi3m/langs上找到,相关信息会时常更新。 想要了解更多的语法概念,例如同源词的语法特点、情态动词、动词变化或者本章话题中涉及的其他概念,请参考fi3m/ch-6。 第7章 从流利到精通 对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来说,一开始就学习以语法为重点的课程是不对的。但是,当你的目标语言已经说得不错的时候,就可以把语法课程加入任务列表了。 在第5章和第6章里,我阐述了如何让新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好的开端。一旦充满干劲,你就会出发并飞速进步。方法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坚持能够激励你并帮助你取得进步的学习策略才是关键。 你的学习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于我建议的方法,显而易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但从我的经验来讲,和其他方法相比,运用第五章提及的方法的确使我和很多人更快速地达到了语言的基础交流水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你对一种语言还一无所知时,很难探讨怎样使语言技能“完美”。很多语言学习方法都过度强调“完美”,却忽略了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是很多人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 事实上,仅仅靠多听多说就想使外语达到甚至超越流利的水平是很难的,这也是我们至今一直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有人直接生活在外语环境中,久而久之外语变得几乎和母语一样好,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这种方法效率极低。 我一直使用前文提到的方法,和我交谈的人会适应我的水平,放慢语速,吐字清晰,他们会选择简单的内容展开交谈。当然,有时我也会词不达意,但我确实可以在诸般限制条件下与人自由交谈。 不要让这种情况阻碍你的前进,是时候改变了!现在我们继续从b2流利级别向c2精通级别进发,同时提升我们的写作和阅读技能。 不遗余力地寻找进步的方法 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瓶颈期的阻碍,也知道迷你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阻碍。可是当我们最终能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时,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 经过万般努力达到流利对话的水平之后,我们很容易犯懒,并觉得目前的水平已经足够好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便永远停滞不前的原因:他们认为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现在该是收获的时候了。 停止学习,只用目前掌握的语言是很诱人的,因为它“足够好”,尤其是当你能够用这门语言进行大部分基本活动和基本交流的时候。但如果最复杂的讨论部分你仍然使用母语,那么就很有必要提醒自己任务还没有完成。事实上,最有趣的部分还在后面。 当我达到了c2(精通)水平时,我可以确定额外的努力是值得的!你可以用目标语畅所欲言,除了与耐心的目标语使用者交谈之外,你还可以用它来工作,进行复杂的讨论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达到更高的水平之后,你还需要突破瓶颈,认真审视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并解决它们。 以我为例,当我习惯于汉语普通话的a2水平并开始向b1甚至更高的目标进发时,我发现自己虽然可以和遇到的人流畅地聊些基本内容,但是过于依赖语境,尤其是视觉提示。意识到这一点,我的下一步计划——在skype上关掉视频与人交谈——似乎是能够迫使我关注话语本身的绝佳方法。第一次做此尝试时,我感觉自己又被打回到原点,面对挑战搜肠刮肚地组织语言,整个过程中过多的思考让我头痛不已,尽管当时我已经集中学习汉语普通话几个月了。 开始时这并不有趣,但幸好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的水平才有了提升。现在与人交谈,我能表现得更出色,不论是面谈还是使用skype。我将理解能力提高了几个等级,同时强迫自己通过推断词义的方法记住更多的词汇,正是这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法帮我度过了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 传统学习方法突然变得有用 要给出一个精确地标明待解决问题的阶段图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学习策略、热情、语言选择和个人挑战,并由此会遭遇不同的问题。其中一些正如我之前提及的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方法一样,需要横向思考来确定最好的解决方案。 到最后,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我说的内容问题,即语言本身是如何运转的问题(如何变换动词形式、构建句子、掌握词汇等)。实际上,与自信问题或缺乏了解的问题相反,这对于语言初学者来说常常是最大的问题。 内容问题方面的好消息是,大部分语言学习资料都明确聚焦在内容问题上。几乎每一门语言学习课程都在讲授语言是怎样运作的,并附以技术性的解释,比如语法为何要这般规定,词汇是怎样构成的,同一字母在不同词汇中发音相异的规则等等。 我认为,在语言学习计划的初始阶段只关注纯粹的内容问题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大多数课程对它们的呈现方式实在是太枯燥了,相关性又不高,而要学的语言规则实在是太多了,你会觉得没有几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征服它们。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注重交流,竭尽所能地拼凑词句,那么你将掌握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作模式,并且开始形成语感,进而指引你的语言运用。 这就是我在达到能够进行基本交流的水平之前把“说些什么”奉为第一要务的原因。让完美的口语见鬼去吧——错误可以帮助你推进交流!不过一旦你具备了基本交流的能力,那么是时候遵循书本教程,开始学习一些正式交流用语并打下坚实基础了。 和语法打交道 我最钟爱的格言之一就是:语法就像猛药,小剂量使用会有帮助,但过量则会致命。 确实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语言学习最令人生畏的就是语法了。我曾经在学校被德语搞得晕头转向,直到现在我也只记得那些让人混淆的der, die, das tables,宾格、与格、主格形容词词尾变化表以及很多看起来机械至极的规则,这让我丝毫没有与人交流的兴致。 很多年以后,我运用第五章的方法重新开始学习德语,这一次不仅进步飞快,我还用德语结交了很棒的朋友。但当我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单凭实践练习再无法保持快速的深入学习的时候,也就到了回归语法书的时候了。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发现语法竟然这般有趣。 在语言学习的开端,或是还没能适应具备一定水平的、真正的交流时去学习语法,其弊端在于,我们没有能够与枯燥的规则相联系的知识储备。正是这一系列不近人情的规则把我们拒之于语言学习的门外。但在积累了一些语言储备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它被应用,尝试用它交流,接触真实的素材并真正试着去理解——那么我们便有了使骨骼丰满鲜活的血肉。 当你对这门语言略有了解时碰到一条语法规则,而不是在一无所知时看到一些你很快就会忘记的无聊解释时,你的反应将会是:“他们那么说原来是因为这个啊!”这感觉就像是把缺失的一小块放入整幅大拼图里,又像是将相机准确聚焦,使焦点清晰起来。缺失的一小块拼图离开其他拼图便毫无意义,而聚焦也需要你透过相机观察特定的对象才有价值。 这就是我建议在基础阶段语法学习不要比重过大,也提倡参加一些注重交流的、能够用有趣的方式渗透一点点语法规则的课程的原因。对于大多数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在一开始就学习纯语法知识或是参加以语法为重点的课程是不对的。 但是当你的目标语已经说得不错的时候,就可以把语法课程加入迷你任务列表了。 将学到的语法与我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相结合,我开始能够组织正确的语句,理解语境内对方作答的句子的各个部分,最终我的水平得到了提升。感谢这种方法,它让我所学的几门语言从b1的交流水平提升到b2的流利水平,让我能以全新的方式更好地表达自己并理解别人的话,这是单纯的词汇短语学习无法实现的。 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练习(尤其是关注学习中的语法点),你会很快获得你所需要的。虽说学无止境,但我发现,对于大部分(欧洲)语言来说,语法可以助你提升到流利的水平。这就是我钻研了很多语法内容并做了大量课本习题,让自己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跟随老师学习,或者拿传统课程中的内容与母语使用者练习)的原因,因为语法学习是我进阶策略最重要的部分。 更复杂的讨论 从b1提升到b2后,你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提高,但交流的具体内容多少有些相似。当然,这也取决于你如何运用语言。 以我为例,这两个级别的语言水平都可以让我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但在b1阶段,我会要求对方放慢语速,并考虑我的水平做适当的调整。这一阶段,我还听不懂他们和朋友之间的正常交谈,所以没办法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去。 当我达到b2级别后,人们就可以轻松地与我交谈了,语速也可以快一些,并且不需要为了我而降低对话的难度。我能够逐渐了解他们,比如问问他们的职业,问问他们背后的故事,再讲讲我自己的,有计划地谈论一些人们在社交场合会谈论的内容。与b1水平时的表现相比,这时我和别人的交流当然丰富得多,但也还是友好的闲聊。 又一次,我想停留在这里了,因为我运用语言的大多数时间也不过如此:用它去认识新朋友,直接用它社交,尤其是在旅行的时候结识新伙伴。用b2的水平,我可以高效地参与进大部分交流。 但当有人问起我在政治或者哲学上的观点,或是和我就更复杂的问题进行辩论的时候,我又被难住了,我没有办法用复杂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想法。 因此,当我的语言水平该向下一个级别进发时,我刻意加入这些交流,让自己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学习,以便在更高的层面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口语课堂上,或是语言交换练习中,抑或只是和朋友出去玩,我都尽量不让聊天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加入一些复杂的讨论。 我会为无神论者的哲学观点辩护,会谈论我在旅行中见到的富饶和贫穷,会尝试用我工程师和网络媒体的经验背景向对方提供科学或者技术的原理解释,还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快乐的真正意义,以上这些都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所以我自然很享受这类谈话。 就像让初学者马上开始对话一样,当你还在b2级别时,复杂的讨论于你而言是一种折磨,但是和语言学习的其他问题一样,通过练习,你可以提升自己的级别。 如果我有很好的老师或者语言交换伙伴,我们会指定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在使用我比较熟练的语言时,我甚至尝试去反驳自己笃信的立场,这样,我就会迫使自己使用不同的论点,扩展自己表达观点的能力。当然,这一切只能在正式的课堂上进行,不太会发生在轻松的讨论中。 这样的对话迫使我不得不使用和论点相关的复杂术语和词汇,甚至相关的过渡句式,比如“这也许是对的,但是……”,或者“我觉得我们一直在绕过问题的实质”,而这些都只会在复杂的讨论中出现。这时我只好又重新回到词汇学习上,甚至回到语法学习上,去研究一些复杂句的架构。再强调一次,学习往往发生在实际语言运用的间隙。 如果你身处目标语言国家,你当然可以通过参加辩论小组或者直接去参加比赛来提升自己。如果不在,你可以上网去参与一些复杂话题的讨论,或者找私教来进行某些话题的讨论。 输入:通过电影和书籍来提升语言水平 从本书中你会发现,我总是优先和说目标语言的人互动,然后反思学什么、怎样学。这种方法和其他的方法很不同,其他的学习法更倾向于多“输入”,也就是说,通过交际性不强的方式来吸收语言,比如看书、看电视电影、听广播。 但我的首选是体验这种语言,所以我总是先交流互动起来,而不是先去读懂文章或者看懂电影,因为这些不能给我的旅行或者我和当地人的社交带来有效的帮助。 但到了某个阶段,我还是越来越多地转向输入式学习法,使用交际性不太强的材料。通常,从语言流利向精通努力时,我需要转成输入式学习法。在从交流对话中学到足够的词汇之前,我无法使用目标语言看我喜欢的材料。比如,我在开始时无法看懂目标语的喜剧(除了闹剧或者简单的笑话),所以我只能等到语言流利后再去看,那时我才能尽情地浏览各种材料,像用我的母语英语一样。 我还记得刚学西班牙语时,我尝试去看一部电视情景喜剧,名字叫“aquí no hay quien viva”,讲的是一群古怪邻居的故事。该剧的水平远远超过了我当时的西班牙语水平。我尝试着把观看当作练习,但一个小时后,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看懂。因为这不是互动,里面的角色也不可能像日常和我说话的人们那样放慢语速。 当我的西班牙语达到了c2(精通)水平后,我又一次观看这部喜剧(它已经改版叫作“la que se avecina”),好多情节让我差点笑出眼泪。现在它已成为我的最爱,在提升自己水平后,我得以真正地欣赏它。而我所做的,就是在b2水平时把它或者类似的电视剧作为学习资料,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也通过看报纸、听广播辩论、阅读小说的方式去实现语言的精通。开始的时候,这些对于b2流利水平的我来说都是挑战,我需要查字典,很多时候需要停下来想一下以理解我听到的,或者去查询复杂的句子。有时我觉得自己已达到了极限,尽可能努力地学完一段听力或阅读内容后,我已疲惫不堪,不过,下一次这样做时我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只要多做这种练习,你便可以把语言提升到精通的水平。但我并不建议在初级阶段就处理很复杂的主题,因为即便是很小的水平提升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这种煎熬往往成为很多语言学习者放弃的原因,他们在刚开始就接触了很多目标语资料,感觉太难,最后只能放弃。但是如果一开始你只是尝试着和人交流,事情就会简单很多,而且你也可以控制谈话的内容,这样,作为初学者的你可以轻松获得成就感。 和说相比,如果你更关注读和听力,那么即便你只是个初学者,也能够发现输入式学习法的很多优点。选用简单些的内容,或者你熟悉的内容,都可以帮你获得极大提升。 我有时会看西班牙语版本的《辛普森一家》,因为我看过英文版本的每一集,我甚至知道每个人物在说什么。这样,我就可以学到很多新的西班牙语词汇,并很好地理解剧情,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有些人则去看目标语的连环画或者漫画,书中的图画提供语境,弥补他们的语言不足。 如果选择的资料刚好与你的水平持平或略高,那么输入式学习法会相当有用。但如果你听到的都是不间断的“噪音”,或者需要用字典查找每一个词,那么这个方法会相当煎熬,且无效率。所以再一次强调,正如我一直所说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止一种。也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通过单纯的语言输入学习,最后真的受益匪浅。如果你更倾向于输入式学习法,可能只是多花点时间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多年才达到交流水平,而一些人只需要学几个月,因为前者没有为提升语言水平完成足够多的对话练习。 有效地使用输入式学习法需要你全神贯注。我曾经认为,只要每天把德语广播开上几个小时,我的水平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那将是多么自然的渗透啊!但语言学习并不是这样的。一边做别的事儿,一边学习语言,这种想法既懒散又不切实际。专注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在听音频,那就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情;要做笔记,以确保你一直都在跟着音频的内容,或者自己尝试着重复一遍,确保你听懂了每一个词。你越不专心,学习的效率也就越低。与其胡思乱想、不走心地听十个小时音频,不如全神贯注地听一个小时,不断停顿、思考听到的内容。 在我慢跑或者开车的时候,我会把曾经认真学习过的音频回放一遍,或者把以后会认真学习的音频先拿出来放一遍。一心多用时,我只做预习和复习,不会真正地学习。 用考试来强迫自己进步 在我看来,通往精通级别最快的方法和很多人的恰恰相反。多数人倾向于用结构化的课程作为学习的开端,直到他们“准备好了”向语言的精通进步时,再大量练习语言。 如果你采纳了前面章节的建议,那么你在初级阶段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练习,对你而言,学习并不是参加考试和完成书本上固定章节的学习。 但是结构化的课程在从流利到精通阶段的学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推荐你参加一些官方的、符合你目前级别的语言考试,这样的考试可以强迫你去提高自己。浏览一下考试的网站,确定一个比自己目前水平高一级的考试级别,然后看看考试时间是否符合你的时间规划。接下来你可以找很多样题和学习资料,集中熟悉考试的内容,并思考怎样利用考试将语言水平提升到下一个级别。 语言的学习有技术性的一面,喜欢这一面的人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就可以通过考试的方法受益很多。我认识的很多人可以仅仅用几个月就通过a1、a2、b1、b2甚至更高级别的考试。但我发现,由于考试固有的学术性,只有b2、c1和c2级别的考试对我帮助比较大,因为当我处在这些级别时,学院派的学习方法更适合这个阶段的整体学习。 逼近的考试日期会迫使你做很多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钻研那些你原本没有耐心去看的教材。 我曾经准备过三次c2考试:一次是西班牙语,我顺利通过了;一次是德语,我没有通过;还有一次是意大利语,我准备了但是因为旅行没有参加。每一次考试前,我已经流利的语言水平都会提升不少。准备考试时,我会邀请老师批阅我的作文,讨论复杂的话题以扩大我的词汇和短语量,老师会给我布置阅读作业并在下次上课时检查。 有些人的学习十分有序,他们可以在学习中把每一步规划得很好,但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更希望学到的语言可以马上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们需要一些引导,才能去做练习,去阅读,去讨论平时不太说的话题。如果没有这些引导,多数人可能只通过喜欢的话题来扩展语言能力,但现实点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此。 考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肯定考试的作用——它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学习的中后期而不是初期,因为中后期的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语言的“原料”,需要的是“加工”。考试可以让我们将语言应用得更加熟练和自如。 写作、阅读和听力 正规的语言教学通常把语言学习分为四个技能:写作、阅读、听力和口语。也许会有争议,但我的建议是,在初级阶段不要过于专注写作和阅读,甚至听力(指的是去听事先录制好的音频,因为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从交流的错误中提升自己)。这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我觉得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要用于和人交流,所以口语技能要比其他几项重要得多。我们不能将学习语言的精力平分给四项技能,相反,我认为,一个聪明的语言初学者,尤其是那些想去其他国家旅行并想和当地人交朋友的人,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口语上,而这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他的听力技能。 处于语言学习的a1/a2阶段时,我只把10%~20%的精力放在阅读和听力(非交互式的听力训练)上。至于写作,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不会去写信件或者复杂的信息,但是我会用目标语言编辑、发送短信。 这也是我觉得你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口语b2水平的另一个原因。你可以在这个级别真正实现流利的交流,而忽略写作和其他技能。达到一定的会话水平后,你可以逐个提升剩下的技能。在提升其他技能时,我的口语水平起了很大作用,这比一开始同时学习这四个方面要有效率得多。 在另一方面,当我稳健地达到b2水平,并且准备冲击c1甚至c2时,我的学习计划也随之改变。我只在交流会话上花费10%~20%的时间(这也要感谢我之前提到的考试计划),而其他时间我会专注于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我会请老师或热心的朋友来帮忙修改和指导,同时,我也会听一些复杂的采访音频或者看一些研讨录像。 如果你和我的关注点并不相同,或者你对目标语言的电影有着很大的热情,那就调整一下,在更早的语言学习阶段去享受电影。我的关注点在口语上,在b2阶段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口语练习,当时唯一的问题是词汇的匮乏以及讨论某个话题时缺少实际经验。很多和我水平相似的学习者,在写作、阅读和听力方面做了大量的练习,却在口语方面缺乏信心,是因为他们实践得太少了。但实践给了我信心,我可以“装模作样”地参与各种复杂的交谈。所以口语练习的作用不容低估。 当然,想要达到精通的水平,靠“装模作样”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对语言的真正理解。 用所学语言去思考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用语言去思考指的是内心的独白,我强迫自己从一开始就用所学的语言去思考。 比如,如果家里没有牛奶了,我不会(用母语)想“dame!no more milk.looks like i’ll have to go to the store”(天啊,没牛奶了,看来我得去商店了),我会迫使自己用正在学习的语言进行这段独白。如果有不会的单词,我会去查字典,因为内心独白所需要的单词可能正是我和朋友间会话所需要的。像我之前提到的,遇上不知道的单词,我也依旧坚持会话,只是用简单的句式或不正确的语法罢了,像“oh, no!no milk.i must go store”(噢,不是吧!没牛奶,我一定去商店)。 这是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部分,因为在语言学习的初期,我们依赖的就是不断地在脑海里翻译。我们用母语在脑子里组织句子,然后在脑子里逐词搜寻,思考用目标语言如何表述。这不仅让表述的速度减慢,同时,我们的母语也会影响词汇顺序和语法。 这就是如果没有机会见到所学语言的母语使用者(希望我在第四章里的介绍可以证明现在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很多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会尽可能多地尝试和自己说话的原因。但即便可以和别人交流,你也要尽量在独处的时候用目标语言去思考(出声或者不出声)。沿街散步时,我经常会看到狗、帽子、飞驰的公交汽车、广告、交通灯等等,我会在心里默默评论它们,或者想我是否知道那个东西的对应单词,我是否认识那个看到的词。当然,如果我看到了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我就会强迫自己用其他方式描述,有时还会直接用口袋字典或者app查找。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得灵感。无论何时,在你想用母语去思考的时候,强迫自己用目标语言去思考,这会使你的语言学习飞快地进步。 对内心独白的训练意味着在语言学习的后期,你可以跳过缓慢的翻译过程,目标语言脱口而出。经过长期训练,目标语言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的条件反射了。我很庆幸当初强迫自己用目标语言思考,问自己问题。现在我已经不需要刻意翻译西班牙语、法语或者其他语言,听到了就能理解,想说就能顺畅地说出来,不再受母语的牵制。 是时候关注传统的学习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shīfu lǐng jìn mén, xiūxíng zài gè rén.teachers open the door.you enter by yourself. ——中国谚语 尽管我认为每个人在语言学习的旅程中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当你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回归到学习资料、考试、语法课等是很有必要,而且很有益处的。虽然我依旧认为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这些东西不太适合,但如果把它们调整到正确的时间,还是很有帮助的。 每份学习资料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提高你的语言技能。它并不是在“教”你语言——你永远都不可能被“教”会一种语言。但当你向语言的精通水平进发时,你可以通过老师、考试、语法书和练习解决问题。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本章节中的方法,获取提高写作、阅读和听力技能的资源,了解如何把传统学习方法和独立学习方法相结合,请访问fi3m/ch-7获取相关链接、观看相关视频。 第8章 怎样成功地被当作本地人 尽管令人信服的口音能够让你听起来像本地人,但只有欣赏本地文化和习俗,你才能真正赢得当地人的认可。 通过运用我建议的课程、语法练习、接受测验,我已经成功达到c2水平好几次了。这意味着我能够像使用英语一样,用所学语言做任何事情,包括完成一名工程师的工作,或者就复杂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是,我可能仍然有口音,人们仍然知道我是一个外国人。这不是cefrl(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关注的问题,因为口音并不影响语言的运用。在cefrl里面不设c3级——没有口音的c2水平——是有原因的。 口音让你看起来像当地人? 我认为人们应该仔细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想要把口音去掉。与另一个国家的人打成一片的好处不是消除口音,而是会被误认成本地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会简短地讨论一下如何消除口音。但是即使有口音,你仍然能够被人错当成本地人。被错当成本地人并不仅仅是指说话像本地人,行为上也要像。 我努力去效仿本地人的着装、肢体语言、谈话时需要保持的距离、面部表情、话题和一切本地人的处事习惯,而不是仅仅效仿他们怎么说话。所以我必须注意习俗、观察人们在做什么并且模仿他们。 当你的肤色使你鹤立鸡群时,这样做自然很难,但我认为你不应该放弃希望。很多国家的种族已经变得比你想象的更加多元化,而且更加容易融入。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在中国,那里很少有非亚裔移民,但由于我讲汉语并且像中国人一样行事,人们也曾经将我误认成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英语老师。 像埃及人一样行走 举个例子,当我到达埃及时,我的阿拉伯语的口语水平是b1级,我发现不等我开口说话,人们就倾向于用英语和我交流。所以,提高阿拉伯语水平显然不是问题所在。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的肤色让我很难融入,但这不完全对。我想说的不是完美地融入当地,而是尽量少做和大家不一样的事。像开罗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住着很多埃及白人,融入的诀窍在于怎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一个白人游客。 因此,我花时间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馆坐下,带着笔记本,认真地观察别人和我之间的不同。我注意到,和我年龄相仿的埃及男性(至少在开罗)大多留小胡子,而且在炎热的天气,他们绝对不穿我喜欢的浅色衣服,而是穿着毛线衫、长裤和深色的鞋。他们走起路来非常自信,常常在穿过一条非常热闹的街道时讲电话,身边的车辆疾驰而过也浑不在意。我还注意到他们不是很喜欢戴帽子。 我收起了我的帽子,开始在t恤衫外面套一件毛线衫,此外,尽管我非常喜欢我的亮黄色跑鞋,但还是穿上了在本地市场淘到的那双便宜的、保守的黑鞋。我还开始蓄须,并且留了一些胡茬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同龄的埃及人。 在这次转型之后,人们对待我的方式简直不可思议!虽然我毫无疑问是一个爱尔兰人,肤色就像你能想象到的任何爱尔兰人一样白,但当我进入商店时,人们总是会和我讲阿拉伯语,包括热门旅游景点那些英语讲得很好的埃及人,或者他们会在我提问之后转而用阿拉伯语和我交谈。外表中的某些元素使我能够顺利练习所学的阿拉伯语。 在思考为什么一些本地人更愿意将谈话语言切换回英语时,我相信,外表、肢体语言和我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其他东西一样重要。当我看起来像游客,即使我的本地话讲得不错,也有一种潜意识在督促他们和我讲英语。 融入当地,光靠口语还不够 埃及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我发现在巴西,走路时我应该把手臂放在身后,谈话时我应该试着与人有肢体接触(例如,当我和人交谈时,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肩上,不管对方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法国,我坐着的时候两腿交叉,因为我注意到当地男人经常这么做。在亚洲国家时,我会慢慢地、优雅地双手接过别人的名片、送出自己的名片或双手递出现金。在很多国家,在酒吧里和当地人说“干杯”时,我会保持眼神接触。我也经常检查我的手势:在一些国家,过多的手势会让人觉得你是个疯子,随时可能撞倒东西,而过少的手势会让你看起来僵硬乏味。 我能立即辨认出美国人,因为他们笑得比较多(美国人经常使用笑容来打破尴尬的局面或者减轻压力,而很多其他国家的人,只有在真心高兴时才会露出笑容,笑容过多会显得不真诚),而且,美国人或者讲英语的加拿大人之间会有一种“私人空间”,在讲话时,他们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每一种文化都可能会有一些特质,你可以通过观察或者与当地人接触来找到它们。把这些特质记在心里,你就可能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你是本地人——至少看起来像本地人。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最令人信服的口音,如果你的外在很不合群,也不大可能被误认为是本地人。 外表、身体语言的改变也会使谈话的另一方更自在并愿意和你聊下去,因为闯入一个人的私人空间(从亚洲人的角度看很多西方人可能都这样)、保持太远的距离(拉丁国家的人眼中,北欧和北美人可能都这样)、奇装异服或者出乎意料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有细节所包含的无声信息让对方以为某种程度上你不尊重他,可能是导致某些谈话戛然而止的原因,无关你的口语水平。 你可以在下文说的几个方面观察一个母语使用者(通过看电视或者面对面交流),尤其是观察那些和你同性别、同年龄的人: · 他们常穿的服饰是什么? · 当他们说话时,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 谈话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多大? · 他们如何运用手势? · 他们怎样修饰自己,发型如何? · 他们怎样走路,速度如何? · 他们有多少眼神交流? · 他们还有哪些和你不一样的、你可能效仿的特征? 别被母语中没有的新发音吓到 除了外表和通常的行为方式,口音是另一个人们知道你是外国人的明显原因。 减少口音的第一个步骤是看看哪个音你目前发得还不到位。即使是最基本的语言课程,都会在最初的内容里涵盖你的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不同点。 尽可能多练习,使自己所发出的每个音都贴近真实发音,越早越好,因为总有几个发音是你需要反复练习的。当你练习到位,开始拼读一些简单词汇时,你的发音水平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一种语言里,大概只有六个左右的新发音(你的母语里没有的音)需要掌握,尽量从第一周就开始集中攻克它们。你不需要发音很完美,但如果练习得够多够快,你就会发现,准确发音逐渐变得越来越简单,你甚至会发现它们比英语里的某些发音更容易学。 有的音模仿起来非常容易。比如德语中的ü和法语中的u令人惊讶地相似,都可以通过收圆双唇来发出,就像你要说一个oo的音,但是实际发出ee的音。实际的发音比这复杂,但是即使这样,你也应该从第一天就开始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真正的发音。 此外,齿龈闪音——r比人们想象的容易。这个音素(处于两个元音之间,比如r在caro中)出现在很多语言里,例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斯拉夫语等。许多人没意识到的是,即使只讲英语,他们也已经成功地模仿了这个音。不要尝试改变你的英语r音,也就是不要通过震颤或者卷舌发r的音,因为太难了。你可以尝试学习如何通过先发k的音来发出字母m的音,它们非常近似! 实际上,说单词“butter”的时候,我们已经制造出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相似(至少是在美式英语里)。我指的不是末尾r的发音,而是在中间tt的发音!现在在句子中快速读一下,这样你就不会由于过度重视这个音而导致发得不自然。这个音不像在单词“time”里的爆破音,你要震动你的舌头。现在用同样的方式把b改成c说“cutter”。然后把er的音发成o的音说几遍,体会没有发t的音但是保持了颤音。最后,把嘴张得更大些,把u的音换成a的音,你会发出caro(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表示“昂贵的”)。 当然,从被写成t的发音得到r的发音很诡异,但这是我们按照口型来看发音最接近的。从这一点出发得到的齿龈闪音更好一些,而且暂用它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的发音对于本地人而言更清楚,而不是简单地发出英语的r音。 另外一个接近齿龈闪音的方法是发la,然后说da,并且非常快速。试着说“la, da, la, da, la, da……”你会意识到自己一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舌头。现在试着在中间位置停下来。这发音比你想得简单吧! 还有很多其他音,在这里我不会一一列举,但是你可以通过youtube找到详细的解释。在很多视频里,母语使用者会解释一个音的原理并给出发音建议。这会比阅读说明更有帮助,因为你可以听到它应该发成什么音,并且随着视频进行模仿。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很好地掌握和母语不一样的发音。 当你接受挑战、尝试像本地人那样说话时,建议你和一个母语使用者(面对面或者打电话)聊聊,他能够准确告诉你为什么发错了音。我强烈推荐你请母语使用者先模仿你的发音,然后再用正确方式发音。这感觉像是有人嘲笑你的发音不好,是让人有点尴尬,但是这会帮你更快地注意到真正的差别。 我记得自己一连好多天,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练习齿龈闪音r,在放松舌头和从上面送气的时候,我试着模仿猫打呼噜。像这样难一点的、和母语中的任何音都不同的音,你会渐渐习惯,而且与本地人练习并得到反馈能帮助你自主发音。所以,像你的舌头没有肌肉之类的借口都是无稽之谈。 当你为那些不容易改掉的小错误苦恼时,这样的练习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模仿新的发音,实现听起来像本地人的愿望。 用唱歌消灭口音 当然,大多数人认为,有让人信服的口音是被认成本地人的关键因素。我认为,发音固然重要,但这既要结合像本地人的外表,又要结合所说的内容——不仅仅是怎样表达的问题,更关乎你说的是什么。 即使你的句子语法完全正确,发音自然,即使你的外表看起来像一个本地人,但如果你讨论的内容在那个国家很少被提及,你在当地仍然会十分扎眼。 比方说,英语的词组“go to bed”从语法上说是不正确的,如果你把它和“去其他地方”相比,后者需要一个冠词(go to the kitchen, go to a bathroom)或者一个物主代词(go to my car)。尽管如此,这个词组就是“go to bed”。置身于本地人中间,并且模仿、复述他们说的话,将让你学会真正的表达。 这就是我喜欢的提高口音水平的方式:说本地人会说的词,学习一些句子框架,做自己的单词卡片——不是那种写满单词的卡片,而是带有单词的例句,这样会给生词更多的语境,而不是只学这些词的意思。 有一些音是通过合并单词发出来的,这些音我们无法通过学习单个单词来掌握。虽然“my”理论上可能和“buy”押韵,但是,合起来发音或者说得快的时候,很多英语母语者会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发成“ma”这个音(在爱尔兰,我们甚至会改变更大,发成“mee”的音),元音的发音自然而然地变短,一些辅音甚至完全消失。 在慢放的、清晰的录音带中,这些改变没有被准确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我要听本地的音频,比如录制的播客或者电视剧,重播一个片段,并且尽全力去准确模仿的原因。例如,很多讲西班牙语的人(取决于具体国家或者地区),如果遇到单词中出现ado, d这个音就不发了;当语速流利自然时,像pescado这样的单词就会变成pescao。尽管这可能不是“标准的”西班牙语,但是很多人就这么发音,如果你要模仿本地口音,就应该学习这种发音——就像我们在英语中经常把“i don’t know”说成“i dunno”一样。 对于想被当成本地人的学习者来说,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神、重复听母语使用者的录音、模仿他们的发音。很多语言学习者通过句子训练获益匪浅,而且他们只模仿母语使用者自然说出的句子,而不是那些推测他们的意思的翻译。 对于我来说,这样做会让学习变得枯燥,所以既然我精通音乐,那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它呢?我发现,通过唱歌去模仿目标语言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而且也能摆脱短语重复的枯燥。当人们唱歌的时候,他们也能自然流畅地发音。 我还去上了私教课。只是这一次,我没有请语言老师(语言老师通常在减少口音方面不太起作用,他们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内容,比如单词、语法、表达等方面),而是请了歌手或者音乐老师!我也曾得到过声音教练的指导——他们擅长帮助播音员,使其发音更加专业。我甚至去找过演讲治疗师——他们的工作是帮助母语使用者提升发音准确度。他们的指导都很有用。和语言教师不同,音乐老师、声音教练和演讲治疗师都非常熟悉清晰发音、停顿、口型、舌头的位置、节奏、音调等东西。 当我尝试装成本地说葡萄牙语的巴西裔时,我的里约音乐老师帮助我大声朗读巴西流行歌曲的歌词并教我唱。她曾这样批评我:“讲英语的人……在讲话时……倾向于……把词……分开……得太多。”在葡萄牙语当中,语调上下起伏,词语是流动的,你会在大脑中把单词分开,而不是遵照严格的停顿。在我讲的葡萄牙语令老师满意之后,再听其他外国人用我原来的停顿方式说话,我立刻觉得他们说话像机器人。他们的每个单词都分开了,葡萄牙语不是这么说的。 我的音乐老师不仅帮助我认识到这一点,还帮我欣赏葡萄牙语其他富含“音乐性”的地方,尤其是口语方面。唱出葡萄牙语有助于强调它和英语的不同之处。让自己像本地人一样唱歌非常难,我不算完全成功,但是在竭尽全力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的口语水平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发音也更加令人信服。 要知道,还有专门帮助外国学习者的口音训练师。我喜欢训练师idahosa(mimicmethod)给学生录音的方式。录音之后,他播放给学生听,着重强调那些使他们暴露外国人身份的发音,并且播放本地人发音的例子作为比较。如果你有本地朋友,可以在线为你录制一些发音准确的话,你可以根据其发音坚持练习,然后上传你的发音到soundcloud(一个类似youtube的声音网站),有人会留言告诉你哪些发音需要改变。 发音还是语调? 乍一听,本地人口音和外来者口音之间的差别好像都在发音上,其实语调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当我有机会和一个非常有趣的、精通多国语言的意大利人luca lampariello聊天时,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清楚。 luca能够讲好几门语言,我遇见他时,他在学习做翻译。他真正触动我的是,在他学会的几门语言里,他说哪种都没有明显的口音。当我第一次听他说英语的时候,要不是知道他在youtube频道上被称作“poliglotta80”(在意大利语中是“语言大师”的意思),我还以为他是美国人。其他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比如德国人和西班牙人,也觉得他的发音足以以假乱真。 但他不是天生就会这些语言的。当我问他怎样提升发音水平使口音更令人信服时,他马上提到了语调。 他认为语调就像把单词组织成句子的网络。他给我举了个例子,“france”(法国)在“france is a beautiful country”(法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和“i would like to go to france”(我想去法国)这两句话中听起来是不一样的。在第一个句子里,当我们不强调特殊的词时,更倾向于用升调说“france”;但是在第二个句子中,我们在说“france”时会使用降调。 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细听“i want to talk to mark and john”(我想跟mark和john谈谈),会发现“mark”(升调,暗示着句子还没结束)和“john”(在英语中,句子的结尾使用降调)的发音在音调上是不同的。 luca建议人们尝试去关注这些规则是如何实际应用到语言中的,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调的规则。辨认这个“网络”能够使你退后一步,跳出单个单词的层面,看见全局,真正听出一个句子的读法及其表达的意思。 luca有他自己的一套靠看和听来感觉“网络”的办法。你可以想象某个表达特殊目的的句子类型(陈述事实、给出命令、提出问题),遵循特殊的韵律模式(语言中的节奏、重读和语调),然后把这些韵律像波浪起伏一样呈现出来,在试着说出具体单词之前哼出这些小调。 当我努力去应用这些变化来改善口音时,我也这样做过。许多语言都有这种模式,除了说单词之外,我还尝试着学习这些韵律模式,并请口音老师指导我,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样。 最近,同样喜欢音乐的老师告诉我,声调的改变(比如在英语列表中用逗号做出的提示)很少发生在法语里。在英语中,句子中间不会有升调,例如“what i’m trying to say……”的音调相对比较平,而在法语里,相对应的表达“ce que je veux dire……”到词尾会有轻微的升调。我之前在学习中已经通过大量练习学会了这一点,而且有点过犹不及了:在句子中间停顿前用升调,还在本来应该降调的句末也用了升调。因此,我说的所有句子听起来都像问句。当老师向我解释了这一点之后,我改了过来。老师认为这是我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之前我的句子韵律听起来有些奇怪,现在听起来更自然了。 口音能带给你一种光环 当一个人有口音时,这意味着他可以比你多讲一种语言。 ——费南多·拉马斯 不要忘记,尽管令人信服的口音能够帮助你听起来像本地人,但只有欣赏本地文化和习俗,你才能真正赢得当地人的认可。每次人们看到我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尝试着适应当地文化,他们都会很快和我熟络起来。 在很多情况下,口音能够带给你一种光环,使你看起来更有趣。而且它会提醒人们你仍然是一个学习者,让他们不会对你过于苛责,这对你享受学习的过程大有裨益。 记住,当你准备好改善口音并且把它与当地文化融合时,你就可能会被误认为本地人。虽然旅居海外之前我在祖国爱尔兰待了21年,但当我运用了本章讨论的技巧之后,被误认为本地人的事就时常发生在我身上。 想要了解更多文化适应和特别口音的问题,如何修正的建议,以及与声调和其他与本章相关技巧的视频,可以访问fi3m/ch-8。 第9章 当一门语言已无法满足你 见过很多语言家之后,我得出结论:会说的语言数目远远没有用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重要。 运用以前章节的方法,你应该可以努力达到语言的流利水平,然后继续努力全面掌握所学的语言,甚至最后可以看起来、听起来和所学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没有区别。 如果一个人很投入地,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学习,几个月后很可能达到b1或者b2的口语水平。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需要改正很多错误、学习专业的词汇、提升阅读和写作技巧、通过许多资源来学习当地文化。最终,在努力这么多之后,目标语言将会达到母语的水平。 但是很多人梦想着通过这种方式学会多种语言,所以在这一章里,我将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在使用多种语言方面对我比较有帮助的技巧。 你真的想成为语言家吗? 不要把“语言家”和“语言学家”弄混了,语言学家研究、专攻语言学,而语言家是能够通晓多种语言的人。 成为语言家是一个可怕的目标。我在旅途中见到并采访过很多语言家,他们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过程,我自己也是能说多种语言的人,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有一点是确定的:必须对每种语言都充满热情,才能通晓多种语言,而不是仅仅想去“收集”很多语言。 虽然通晓汉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你不是那么想去体验每种语言背后的生活,感受多元文化和优美的文学,接触和善有趣的国民,那么很明显你的目标错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想投入一项工作,那么你成功的几率很低。 这就是你要谨慎选择所学语言的原因。 同时学多种语言是否可行? 尽管你很确定自己对好几种语言都感兴趣,但另一个问题来了,到底是同时学好几种语言,还是一种一种学呢?虽然有些学习者可以同时学好几种语言,但大多数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实际上,对于大部分学习者而言,同时学几种语言是个糟糕的主意,尤其是当你没有任何外语学习经验的时候。 已经掌握几种语言的人可能会尝试同时学习几种新语言,但如果你成年后从未学过外语,最好还是一次集中学一种。我从没同时学过两种语言,因为我很可能会把它们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混在一起,我会感觉自己在和自己的语言兴趣较劲。还是先集中学一种语言,适应之后,再去学另一种语言的效果更好。 这不意味着你非得掌握第一种外语才能开始学第二种,但是你至少要等到第一种外语说流利了,再去学习第二种。你应该先集中学习,把第一种外语学到b2或者更高的水平,达到能够自信地使用,哪怕几个月或者一年不去练习它也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程度。 反之,如果第一种外语水平还没达到b1,就说明你还没适应这种语言或者它还没有成为你的一部分,如果你总不用它,短时间内你的水平将会下降一个层级,或者忘记了基础知识。当然,b2水平的人如果总不练习也会迟钝,但是短时间之内还可以追回到原来的水平。 一个人能学会的语言有没有上限? 一个人能掌握的语言数量有没有上限?你能学会说几种语言呢?6种,7种,还是12、15种?这个数字和你心中对于“说”的定义有关。 美国语言大师蒂莫西·多纳(tim doner)同意以上的观点。媒体将他称为“可以说20种语言的人”,但他和所有的语言大师都不喜欢这种断章取义的算法。他喜欢罗列出自己每种语言的水平,有几种语言算是达到了“掌握”的水平,或者几种语言算是“过得去”等等。总的说来,一个真正的语言大师不会只给出简单的数字。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会很多种语言不必要,也不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天赋,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和我的旅居生活完全不同,或者他们的学习热情没有语言大师那么多。在语言大师的生活中,语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语言已经成了他们的全职工作。 但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告诉你你的能力有局限的人(包括我),我也只是清楚我自己的局限,并推测也许某些人也是这样,如此而已,就像我在本书中所做的。我见过比我还忙,但是对语言的热情更强烈的人,他们比我精通的语言数量多。有人会说他们是天才,但在我看来,这都是学习热情使然。和他们面对面谈话时,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他们勇于迎接语言学习的各种挑战。他们运用语言、聊起语言时充满了激情,这种干劲决定了他们最终可以掌握多种语言。 我认为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成为语言家的(我视自己为普通人的一分子),尽管他们没有大量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时间(我最初几年的旅行便是如此,因为我还需要做和语言完全无关的全职工作)。最终你能学会几种语言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的努力,你对每种语言的热情,以及你愿为语言学习花的时间。 一开始,当人们听说我在3个月之内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就认为我一年可以学会4门语言,而因为我已经边旅游边学语言10年了,他们就认定我应该会40种语言。 事实上,我曾经学过很多种语言,但是之后没能持续使用。因此,那些语言的水平下降得厉害。虽然我也能重新激活它们,再次学习时,因为基础还在,我也能学得比较快。但是现实点说,如果你用那些语言和我对话,我不再可能像刚学时说得那样流利了。很遗憾,我会的一半语言现在都处于这种状态。原因就是,一旦你像我一样开始学习多种语言,你分配给每种语言的时间就会不断减少,你需要做出艰难的取舍。以我为例,如果我不打算以后靠说这种语言为生,就暂时把它放在一边。但是,有些语言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总是会继续回头学习。 学语言的动力是拉动力而不是推动力。因为我是爱尔兰人,所以爱尔兰语对我而言很重要。因为巴西是我最喜欢的国家,我就会经常说葡萄牙语。西班牙的生活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一段,所以我总会练习西班牙语。 不论学多少种语言,我都会有饱和点。我终将把自己会的语言数固定为某个数字,不再增加,哪怕我还需要暂时学个新语言应付旅游。最终你会到达一个点——再学新语言就会十分影响你对现有语言的保持。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合理利用。 会说的语言越多就越好吗? 理查德·西姆考特(richard simcott)是英国著名的超级语言大师,他可以说6种甚至更多种语言,他上传过自己使用16种语言的视频到网上。我和他见面时,曾问他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以及会多种语言的人和只会一种语言的人有什么不同。 和我想的一样,他同意我的说法,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简单。他想起了另一位我们都很尊敬的语言大师——阿奎列斯教授(professor arguelles)曾分享过的密集练习法——每天很早起床,用多种语言写书评,书评的结构要规整,并在严格控制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办法对教授本人很管用,因为他很喜欢阅读不同语言的书籍,但是不太适合我和理查德,因为严格自律的做法会打消我俩的积极性,我们都是喜欢临场发挥和随意学习的人,尤其是在口语方面。 理查德觉得自己更注重实践,他喜欢和别人练习对话,以及使用媒体资源把周围的环境全变成自己所学的语言。他认为语言学习没有秘密或者魔法公式,唯一的方式就是练习,大量的练习——目标语的输入,学习目标语的时间量,为提升水平而设的目的性极强的练习,都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关键。 当我问他一个人能学习的语言数量上限是多少时,他说这取决于一个人有多努力。他说道:“语言是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才是我花时间去学每一种语言的原因。” 在我们的想象中,一个典型的优秀语言家能说多种语言,每种语言都达到大师级水平,口音纯正。可现实是,包括理查德和我在内的很多语言家还在努力使自己的一些语言达到流利水平,只有数量很少的语种达到了非常熟练的水平。理查德说他很少见过能流利说八九种语言的人(就是按照我以前说过的“流利”标准衡量),他也从来没见过成年后开始学习,最终外语水平能够超越母语使用者的人,虽然有人有时候可以做到这点。他也不懂为什么有人愿意学习很多种语言。会很多语言听起来很酷,但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不需要那么多种语言啊! 只有那些愿意全身心投入语言学习的人才会最终说那么多种语言,而且还愿意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维持会说这些语言的能力。 最后,在见过很多语言家之后,我得出结论,会说的语言数目远远没有用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重要。 自如转换:不混淆多种语言 既然已经理清了多种语言的概念,我可以开始和大家分享一些技巧了。这些技巧帮助我在多种语言间自如转换而不混淆。无论是学习多种还是一两种语言,这些技巧都适用。 我之前说过,我每次只学一种语言,坚持学到我对自己的表达自信为止。当我努力适应当地文化时,我觉得这些文化变成了我语言技能的一部分。而且,我还使用肢体语言感受这种语言特殊的“个性”,使其在我的大脑里成为“独特的存在”。这种技巧更像是心理学的方法而不是语言学的。学习一种语言时,我尽量按照母语使用者的心态去感受它。 例如,在法语里你要用嘴的前部说话,因此你需要噘点儿嘴才能发音更地道。学习所有的词汇时我都这样做,这样发音,我觉得自己就是法国人的范儿。 但在西班牙语12里,你要用嘴的后部说话,也就是说,我在说西班牙语时不可能发出voiture这样的法语词,因为这个词我是以法语的方式学的,所以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就会很奇怪,哪怕加上西班牙语的标志-o或-a也不行。我不仅不能协调这两种口型,而且它的读法和我的肢体语言甚至思维方式都不搭配。 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很自然地帮我在脑子里给各个语言划分界限,就像我们在办公室说话会很正式,可是和朋友们说话就很随意一样——我们的心态完全不同。 同样地,用巴西的肢体语言说出葡萄牙语的falar一词,或者用巴西人的思考方式说出西班牙语都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组合会让我有种强烈的冲突感。练习和强化使得语言成了我的一部分,我有能力判断这样混合搭配到底行还是不行。 经常练习听力和口语就是达到自信表达的最好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可以在脑子里给各个语言划分界限。 和理查德一样,我也遇到过需要转换语言的环境,比如参加多元的文化活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各种语言都混在了一起,但是我会马上调整自己,记住不能再这样做。你也会逐渐适应,慢慢变得擅长语言间的转换。 “语法语”:学会多种语言的辅助技巧 虽然练习很重要,而且你学的第n种语言和第一种语言的最终规则都一样,但是还有其他技巧可以应用。其中一个就是你可以学一种辅助性的语言,我称其为语法语(grammarese)。 我在第七章里说过,我十分不建议初学者在开始学语言时看大量的语法材料。但一旦到了一定阶段,学习语法和规则可以帮你快速地提升语言水平。 看一两遍语法规则之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你开始认识一些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语法术语。我记得,当我为了继续留在西班牙而接受英语教师的训练时,我得重新学习冠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限定词、分词、介词、格、虚拟语气、动词变化、词尾变化以及其他很多术语的定义。 那段时间我在很多书上都读到这些术语,我觉得自己好像多学了一门语言,因为我可以用它们谈论一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虽然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这也是你可以轻松学会多种语言的原因——无须专门去学每种语言的语法术语,因为你已经全会了。因此我建议,当你第一门外语达到b1水平之后,集中学习语法。这可能会耽误你一点儿时间,但理解那些术语和图表真的会让你获益匪浅,这样,你学下一门语言时就能事半功倍了。 当我学习以复杂语法而“臭名昭著”的匈牙利语时,我得承认我完全没感觉到难度。对我而言,匈牙利语的语法既规则又一致。当我去读匈牙利语那些繁复的语法解释时,我完全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它很难。我还想和那些研究语言学的专家辩论几句,告诉他们匈牙利语里所谓的“与格”和其他格只不过就是在简单元音一致规则下的黏着后缀,而定冠词根本没有任何性或者词尾变化。 上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几年前对我而言也是天书(相信你们许多人读这句的时候完全不懂),但是现在这样的话我可以脱口而出。重点就是你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欣赏你所学的语言——那些结构怎样以合乎语法和语言规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学过的其他语言为基础,你也可以看到语言族群中各个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你甚至在学习另一门语言之前就能推测出其语法规则。 通过一门语言学其他语言 当你已经学会几门语言之后,就可以试试阶梯式递进——通过一门语言学习其他语言。 虽然有很多材料都是通过英语学习各种语言,但我发现有时通过我会的其他语言来学新的语言其实更快。因为我喜欢assimil公司出品的课程,它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语言,所以通常我会通过法语来学习别的语言,当然也是因为我的法语说得很好。 通过一门语言学习其他语言的另一种好办法就是通过说那门语言的人来学习。例如,我刚到意大利时和一个意大利朋友daniele同住,而我和他是在西班牙认识的。他用西班牙语和我解释我犯的意大利语错误,这种做法使我开始在脑子里区分这两种语言并且欣赏它们的不同之处。我觉得这样比用英语和我解释对我的帮助更大。 实际上,当你辨别两种相似的语言时,一本用一种语言写的关于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参考书能更有效地帮你分清这两种语言的差别。如果把对这两种语言的解释都用英语来写,在看了很多相似的语法规则和差不多的词汇表之后,你可能还是分不清这两种语言。 例如,我刚开始学荷兰语的时候,总是把它和德语搞混,但在我找到了一本用德语写的荷兰语材料之后,我的学习进展迅速。 当我碰见一个生词并通过它在一门外语(我说得不错的语言)中的翻译来学习它的时候,我可以更快地把它的意思和我脑子里的关于这个意思的概念连接起来,而不是和英语(或法语)的翻译连接起来,这样我可以更快地记住它。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同时,也在持续练习以前学的语言。我经常说,我们要常用语言来表达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恰好对语言学习感兴趣,那么用一门你掌握的语言来学习新语言最合适不过了。 每一种语言都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 你说的每种语言都为你带了一种新的生活,如果你只会一种语言,你就只活过一次。 ——捷克谚语 正如本章所示,我十分建议你一次只学一种语言。你可能有学习多种语言的梦想,但是合理利用你的时间,在开始学下一门语言之前一定要确保上一门语言你已经上手了,这才是学习多门语言的正确路径。 本章里我提到的一些人在前文中出现过,他们就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多相关著作或者视频。他们和我在很多问题上的意见都一致,有时候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也给大家提了不少建议。这样很好,学一种或多种语言并没有任何既定的方法,所以我鼓励大家研究其他语言家的学习建议,看看哪种对你和你的目标帮助更大。 第10章 语言学习2.0:免费、便宜的工具 在我看来,一个课程的价钱和它的质量、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时候谈谈语言学习中最后的神秘武器——你需要的学习工具了。 学语言时,人们问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缴费参加什么课程。好消息是,你可以今天就开始学习,就是现在,完全免费或者只需要很少的费用。我在前文中反复强调过,在语言学习初期,开口说——最好是和另一个人对话,比语言课程的作用更大,而对话练习很多时候都是免费的。甚至在本章里,我也仍然不想推荐具体的语言课程,因为没有课程能够解决所有的语言学习问题,但我会谈谈有助于学习语言和提升语言技能的其他资源。 你可以马上开始创建自己的语言学习博客,学习会话衔接语,使用高品质的免费在线词典,以提升水平为动力参加有趣的考试,使用间隔重复记忆法,最后,你还可以想办法接触真实的目标语内容。 便宜的普通课程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有人问我某个营销得很成功的语言学习课程怎么样,被营销和广告包围的美国朋友尤其爱问我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一个课程的价钱和它的质量、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我最喜欢的资源一点儿都不贵(5~30美元),却能提供很好的学习材料。 例如,我曾经用过如师通语言学习软件,里面有些东西很有用,但大部分内容我不喜欢。因此总的说来,我不认为高价位的学习工具会比平价的学习材料效果更好。也有一些课程是免费的,比如duolingo13上面的课程。 如果真的花了很多钱,从心理学角度讲你就会更有压力、更努力,这也算是一种效果吧。但这种效果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定论(毕竟你不能一有困难就通过花钱解决),而且我发现,向别人公开自己的学习进度也能带来同样的压力。 因此,我推荐的语言学习工具是下面这些书,你可以在书店或者亚马逊网站上买到。 对于零起点的初学者,我建议他们看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collins berlitz、assimil的词汇书(偏重词组和词汇,带点儿语法介绍)。 colloquial和teach yourself课程提供了很多旅行者会用到的对话,还介绍了一些基础语法。讲解易懂,有很多入门知识。 assimil也推出了很好的语言学习课程,我尤其欣赏他们指导学生按照cefrl量表来确定学习目标。因此,我在学习的初期和中期都会选用assimil的课程,而且因为assimil有用法语讲的很多种课程,我可以借此机会采用在第9章提过的阶梯式递进法来通过法语学习别的语言。 当然,由于语言不同,有些书、课程、材料有时会有更优的选择。记住要去fi3m/langs阅读每种语言的专门总结,这部分内容是本书第6章各种语言介绍的内容拓展,也包括一些推荐资源。 没有完美的学习方法 我在前文列举的语言课程都是普通课程,它们为不同的语言学习者提供差不多的内容,所以我推荐大家不仅在学习初期使用,而且可以在语言练习的间隙使用。 不论广告做得多好,没有任何课程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万能钥匙,所以我更注重口语学习。为了提升综合语言能力,我也会花几小时读读教科书,但是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使用所学语言交流—解决口语里的具体问题,或者自学—解决课程里没有的一些问题上。 你得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这就是我推荐你多做尝试的原因,但你的学习尝试必须符合你的经济能力,而且还要经过精心的计划。许多学习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囤积学习资料,每种资料都看几眼。我博客上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往往是那些较少使用材料的人。 我也说过,与其花时间研究买哪种学习资料好,不如用这段时间练练对话。 我不认为学习语言只有唯一的方式,但我给出的方式的确对许多人都有效。就算存在某种完美的课程,与其倾尽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不如学点“还可以”的课程,先取得进步。精力应该花在语言学习上,而不是研究课程上。去报一个负担得起的课程吧,或者学一个免费的在线课程(比如duolingo),总之,利用各种资源学起来! 我的学习模式是什么? 我推荐的课程都是可视化的:大部分的语言输入就是阅读语言规则和例句。也有语音cd,但只是书本的附属品。我觉得这样对我比较管用,但是可视化的材料有个很大的问题:读单词的时候你会带有“母语偏好”,尤其是对于和你的母语写出来差不多的语言。 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完全以音频输入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对于想练习对话的人而言,这种方法尤其有效,但是现在这种方法的优秀材料十分缺乏。例如,学习汉语的人注意了,我发现chinesepod上面有汉语学习的播客,可以提供大量的、各个水平的音频学习素材。同样地,japanesepod101上面有此方面的日语学习内容。这两个都是付费的播客。其他的音频课程包括pimsleur和michel thomas都不需要读任何东西,只需要集中学习语言的发音使用,对于旨在交流的学习者帮助很大。这种课程是否物有所值,取决于语言的种类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除了音频,你还可以完全抛开课程和老师,自己分析拆解目标语言。这种方式对很多人而言(包括我)都很难。我觉得在b1、b2阶段,我们仍需要指导。 没有完美的方法,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模式。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可视化材料获得提升,就看我给你推荐的书;如果你更喜欢音频学习,就采用播客或者音频课程,或者更理想地,参加私教的口语课程或者和别人交谈练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更加注重交流,也更适合你的学习模式。 记录学习进度:增强你的成就感 除了参加课程,你还应该给学习计划定个目标,像我在第2章里说过的那样。 说到这里,赶快去fi3m/forum上向全世界宣布你要学习语言的计划吧!你也可以到wordpress去创建自己的免费博客,把它链接到facebook上,或者你也可以在facebook或其他社交网络上简单更新你的学习进展。有人喜欢写出自己的进展,也有人喜欢在youtube上贴出视频,或者在soundcloud上更新音频。 如果不想公开自己的学习进度,你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这样有助于增强你的成就感,哪怕写写日记都会让你的世界大不相同。 语言社交网络:你并不孤单 三个月外语流利术(fluent in 3 months)论坛是针对口语学习者的励志的、活跃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它差不多的平台还有很多,比如关注技术交流的how-to-learn-any-language,或者也可以自己搜索特定语言的交流平台。 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不要单独面对语言学习的困难,当看见别人也在同样的学习阶段中努力挣扎时,你就会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解决特定的问题时,经历过的前辈可以给你很中肯的建议,你也可以帮助后辈们解决你曾遇到的问题。 参加上文说的那些论坛、写博客、写twitter、参加facebook小组,或者在任一个网络社区讨论语言学习问题,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并帮助你解决目前的问题。 同样地,不要忘记一对一的交流。 对话衔接语:为对话增加缓冲 安东尼·劳德是我博客的读者,他给我介绍了一种学习基础词汇的好办法——对话衔接语,它们可以在对话中帮助你扩展自己所说的内容,使你克服每次只能说出一个词的尴尬。 想象一下有人问你问题,如果你只能用一个词回答,这样很影响对话交流。我可能问“你多大了?”,你会说“31”或者“31,你呢?”;或者我问“最近好吗?”,你会说“还好”,然后因为答案太短而不好意思。 对话衔接语是事先准备好的用来辅助对话交流、使其更顺畅的固定单词或词组,它们不仅可以为对话增加缓冲,而且还能让另一个人觉得并不总是自己在说话。 安东尼给我的第一个例子可以用来回答和上文差不多的两个问题:“你的菜怎么样?”和“你来自哪里?”。他建议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不要简单说“好”,而是要说:“谢谢你问我,事实上,我必须承认食物很好。让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你的菜怎么样?”回答第二个问题时,不要简单说“英国”,而是要说:“事实上,我从英国来,谢谢你问我,让我来问你,你从哪里来?” 正如你看到的,我们用了同样的对话衔接语,它们和目前进行的对话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对话交流的流畅和拉近距离都有很好的效果。 你可以学习的对话衔接语有很多,你可以用它们来填补对话中的卡壳,或者拓展简短的答案。在英语中存在很多“填充词”,比如“you know”“well”“so”,它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能使对话变得更轻松。在学其他语言时,我一般都会尽快学会类似的词来加强对话的流畅性。 安东尼给我提供了下面这些例子,这些是他常用的。你也可以想想为提高对话的流畅性,你会用到哪些对话衔接语。我建议你记下这个列表,加入一两个你会用到的例子,然后把它们翻译成目标语,尽早地学会这些衔接语,因为即使你处在初级阶段,它们也会有助于你流利地对话。 为了方便你的使用,我已经把下面的列表翻译成20多种语言,到fi3m/connectors去看看吧。 双语字典 现在你可以接触到数不清的免费的网络字典或者手机字典应用,下面是我觉得很有用的几个: · wordreference:语言种类最多的万能字典。字典已经可以提供很多帮助,但当你在字典上查不到某个词的时候,可以去查查论坛上对于某个特定词或者特定表达的讨论。 · wikipedia(维基百科):去wikipedia上查查地名、电子产品和目标语里的普通词汇,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看看主页左边菜单里的翻译列表。译文的标题就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很好的翻译,这对学习多义词十分有帮助。 · 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译)或者bing translator(必应翻译):不能靠机器翻译来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但是它们可以帮助你了解个大概。我通常会在skype视频时开着谷歌翻译,或者用它们来翻译网上的长文章。 · 基于书本的字典软件:开始学习语言时,我发现词汇书后面都附有字典(lonely planet、berlitz、assimil、collins等),里面能找到最基本的词汇,而且词汇书很小,便于放在口袋里携带(但我们手机里的应用更方便)。纸质的字典无法及时更新,而且由于体积小,会缺少一些词汇,所以我建议大家使用以纸质字典为基础的数码字典。 · 单语字典:上面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双语字典。也就是说,查外语单词你会得到母语翻译,或者反之。一旦你达到了某个水平(对我而言就是b1及以上),在阅读和听力中,你就应该使用单语字典,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法语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时刻保持用所学语言思考而不用通过翻译。 · 图片搜索:当你使用最喜欢的搜索引擎时,可以将搜索对象设定为图片而非网页。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样做,可以不通过母语就理解一个单词的意思,这样你就不会总以翻译的形式思考了。因此,我们应该使用以目标语为默认语言的搜索引擎。例如,打开google.fr——谷歌法国,google.es——谷歌西班牙,然后用所学语言搜索图片。 · 特定语言字典:免费的网上字典和手机字典应用里有很多优秀的特定语言字典,就不一一列举了。请到fi3m/dict去了解每种语言的推荐字典,既有单语字典,也有双语字典。 资源就是垫脚石 一块绊脚石和一块垫脚石之间的不同就在于你能把腿抬到多高。 ——本尼·刘易斯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该选什么书籍或课程的纠结变成绊脚石,阻挡你前进的脚步。相反,资源应该是垫脚石,它会使你的语言学习之路平稳通畅,为你的学习、练习以及交友打好基础。 虽然很多人认为你购买的课程和工具会决定你能否成功学习语言,但我希望通过本书告诉大家,学习的最强工具应该是锲而不舍地、主动积极地和其他人用所学语言交流,至少要通过书籍和多媒体做到这一点。 虽然不存在完美的语言学习工具,但好的工具可以给予你帮助。我在本章列出的只是一些例子,新的工具不断产生,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数码时代,越来越多的便宜或免费的网络工具会不断涌现。 因此,我会不断更新我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大家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我也会不断扩充本章的内容,测评大家知晓的语言产品。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内容,请访问fi3m/ch-10。 结语 语言学习改变了我的生活,它以一种无法形容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因为它,我每天都可以开心地查阅来自世界各地的,关于我的博客和视频的邮件和评论。里面有人说自己在我的鼓励下开始学习语言,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开始学习通向另一个文化的新交流方式,而我,成为他们故事的一部分,对此我十分骄傲。 如果你对我的旅行、我的故事或者我目前的学习方法及水平感兴趣,可以随时访问fi3m/benny了解更多的信息。 你也可以阅读我在fluentin3months上的博客,那里有很多和语言学习相关的文章;你也可以关注推特(@irishpolyglot),facebook/fluentin3months, google/+bennylewis, youtube/irishpolyglot, youtube/fluentinthreemonths。我真心希望可以和你交朋友,聆听你的故事和进步。 为了帮助大家在语言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你们可以登录书中特定章节的网站链接或者访问fi3m/book-plus,来观看和阅读本书的补充材料,包括对书中提到人物的访问,以及很多话题的深入分析。 如果本书及其补充材料帮助也启发你开始学习语言,请和我分享你的故事!但最重要的,也请和其他的潜在学习者分享你的动力和热忱,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建立文化的桥梁。 哪怕你在成长中没有学过外语,我也希望能够说服你,让你相信任何时候开始语言学习都不算晚。谢谢你们阅读这本书,不要忘记去网上了解它的最新补充内容。祝你们在语言学习中永远都有好运气——记住,今天就开始使用你所学的语言吧!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次佳时机是现在。”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成千上万的朋友,他们在过去的10年里教会了我怎样信任各个国家的人,怎样欣赏、交流、沟通,以及怎样不去担心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为初学者,大家对我都很宽容,感谢各个国家善良的人们,通过他们,我才能发现不同的文化,结识很多一辈子的挚友。因为他们无限的耐心,我很确定他们会像对我一样友善地对待本书任何一位读者,或者说任何语言学习者。 另外,我要感谢jorge,他是我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个语言家,他来自巴西,刚认识时我几乎不会读他的名字。在他的启发下,我开始了自己语言学习之路(一开始的确很艰难)。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另一位朋友安东尼·劳德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从头到尾读了我的初稿,并给我写了比本书最长的一章还长的反馈,给了我很多建议,帮助我更好地阐述我的观点。虽然他已经在语言方面造诣极深,并启发了很多人尝试语言学习,但他仍旧不忘提醒我,因为初学者往往看到的都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应该更多地从新手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学习。 lauren cutlip是修辞学硕士,在我论述初学者的特点时给了我很多帮助,并且以我的口吻将内容梳理得更为清晰。 来自languagemastery的john fotheringham帮助我修改了日语的部分,因为在本书的编辑阶段,我正在学日语,所以需要更有经验的人以更加积极的角度来讲述日语学习。而在本书的出版阶段,日语已经成为我掌握的语言之一了。 接下来我还要感谢一个团队,我喜欢称他们为“语言学家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拥有语言学不同领域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我给他们寄去了本书的部分章节,希望他们能从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给出他们专业、学术性的意见。他们的反馈对于本书的信息核实十分重要,确保本书在富含我个人经历的同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团队包括agnieszka mizuu goro′nska(民族语言学硕士)、rachel selby(英语教育和语言习得硕士)、sarah mcmonagle(语言政策和计划博士)、seonaid beckwith(二语习得中的心理语言学硕士)、judith meyer(计算语言学硕士,语言家,个人网站learnlangs)。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